李君遐介绍七宝古镇网格化运作模式 本报记者 鲁哲 摄
人物小传
李君遐 闵行区七宝镇七宝古镇常务副主任、副书记。自2014年到七宝古镇工作以来,她带领团队完成“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业态调整和提升区域能级、内涵建设和提高文化承载力”三大课题。经过不懈努力,七宝古镇先后荣获“上海市民俗文化产业基地”“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街”“文化创建产业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她本人也获得了“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闵行区新时代好青年”等多项荣誉。
七宝老街变了,变得干净整洁,臭豆腐摊羊肉铺少了,每个旅游景点“标配”的五元店十元店少了,河边开出了好几家茶馆,其中不乏网红店……这些变化和老街的“掌门人”李君遐分不开。近日,李君遐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讲述了老街变化的背后故事。
“我是2014年年底调到老街工作的,之前一直在机关工作,毫无基层经验,当时有点蒙,但我接受了这个挑战。”李君遐说。七宝老街是2000年开街的,十多年来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口碑和号召力,但老街的发展也来到了一个拐点。这里商居混杂,安全隐患重重;老街落入“千镇一面”的俗套。李君遐和她的团队展开了深入的调研。
安全重点整改单位终于摘帽了
2015年初,因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七宝老街被列入上海市安全重点整改名单,闵行区政府发来了红色督办件。
老街平日客流量在3万人左右,节假日时可达七八万人,人流密度很大,又主要集聚在3米宽的南北大街上。另外,部分居民在二进三进区域私自违法搭建灶间,妨碍了安全疏散通道的畅通;最可怕的是,在南大街200米长的路段上,商户们摆了几百个液化气钢瓶。“想想就后背发凉!”李君遐说。
两个钢瓶就是一个灶头,一个灶头就是一个摊头,就是几万元的收益。取消钢瓶,谈何容易!但李君遐没有退缩,借助新消防法出台的契机,在镇安监所的鼎力配合下,逐一上门做思想工作,以“疏堵结合”的方式很快化解了利益同盟,拔除了一个个钢瓶。
当时适逢“五违四必”整治行动,李君遐带领团队大刀阔斧,将消防通道的私搭乱建全部拆除,拓宽了疏散通道;同时,在关键点位设立微型消防站,提升了火灾初期的扑救能力。至2016年上半年,古镇核心区域商业区基本完成了安全整治工作,“上海市安全重点整改单位”摘帽了。
许多“无为”经营商家心思改变了
“五违四必”行动后,老街的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业态调整”顺势开启。但李君遐力推的“七宝老街民俗古镇开发方案”遇到了很大阻力。多数商户已经习惯了“无为而治”,靠着强大的人流,开门就有收益,根本不想花心思考虑经营提升。
李君遐就组织管理团队、商户前往全国各地古镇参观学习。出去考察后,大家眼界开了,看到别人的古镇又整洁又漂亮生意又好,商户们的心动了。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古镇区域居民收益长效机制等措施,陆续将商铺管理权统一归集到古镇,通过公开招租的形式择优筛选商户入驻。不符合老街发展思路的商户租约到期后,渐渐退出。七宝古镇商户“百年龙袍”老板顾冬升说,以前都是从二房东手上租商铺,现在公开招租,一年少交四五万房租。
李君遐说,下一步,老街要在上海层面构建沪上展示窗,为众多本土企业提供更多展示机会;要在全国层面打造长三角门户,吸引国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前来举办文旅交流活动;在全球层面创设国际会客厅,邀请虹桥海外华商会进博及贸易促进中心进驻七宝古镇打造的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海创空间”。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