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芦荡火种》选段“智斗”
《江姐》选段“望城楼”
《早春》选段“探监”
《红灯记》选段“痛说革命家史” 本版图片 记者 王凯 摄
《早春》《飞越七号桥》《银杏树下》……一段段沪剧唱段听得台下观众叫好连连。第二届上海沪剧展演月日前在天蟾逸夫舞台开幕,多家民营沪剧团的“台柱子”联袂,以各自剧团原创力作及传承佳作集中展现上海民营沪剧团的勃勃生机。在近两个月的“沪剧月”里,10家民营沪剧团的19台剧目将集中演出超过100场。
当家生旦 展民营院团风采
“一台专场能听到这么多好戏好唱段,上海民营院团,扎台型!”一位沪剧迷拿着节目单称赞道。为“沪剧月”开幕的优秀沪剧折子戏荟萃专场,剧目以红色题材为主,向观众展示沪剧界国家一级演员和优秀人才的沪剧唱段,展示民营院团近年来原创的成果。
这张节目单不简单,演员表由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新东苑沪剧团团长沈慧琴、勤苑沪剧团团长王勤、彩芳沪剧团团长孙彩芳四位团长领衔。沪剧《早春》是久经舞台检验的新创佳作,《飞越七号桥》《银杏树下》是今年建党百年之际与观众见面的最新力作,还有紫华沪剧团演出的沪剧《红灯记》、新虹民乐沪剧团演出的沪剧《回望》等压箱底的经典片段。
如今,上海民营沪剧团体的数量已居各个剧种民营剧团之首,活跃剧团数量逾百家。他们来自于民间,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百姓,在上海市区乡间的肥沃土壤上焕发勃勃生机,沪剧表演已成为上海演艺大世界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名家领衔 五个新城百场巡演
在“沪剧月”期间,一批优秀的新戏不仅在剧场演出,也将在基层巡演。近20台观众喜闻乐见的沪剧自9月上旬起至10月底,在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和南汇五个新城、闵行以及远郊的演出将达到100余场。
展演评委、知名编剧余雍和用三个“好”字点评民营沪剧团的表现:“题材好,表演好,制作好。”在今年“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中获奖的《早春》《飞越七号桥》等示范剧目,这次将被送到市民家门口,让大家看到民营院团在传承与原创中的不懈追求,这对推动沪剧创新发展为全国的大剧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了为数量众多的沪剧团搭台,本届“沪剧月”还致力于解决民营院团长期存在的人才培养难题。这次,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等名家也受邀参与“沪剧月”培训交流活动,提高民营院团的沪剧创作表演的质量,为上海沪剧发展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剧种而共同努力。
为了支持本届“沪剧月”的举办,上海新东苑沪剧团团长沈慧琴免费提供慧音剧场给各个参演剧团作为定点评选场地,“沪剧月”的参演剧目得以在这里定点上演,解决了各个剧团可能受疫情影响带来的剧场演出排片问题。
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