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又见凡人英雄 从上海之源到上海之门
第3版:要闻 2021-09-15

又见凡人英雄

潘高峰

最近,上海有两起火灾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火其实都不算大,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火灾中两位普通人一腔孤勇、热血救人的暖心故事。

一场火发生在今年9月5日。当时,上海奉贤区奉城镇文化小区一居民楼4楼失火,一名9岁女孩被困,向窗外大声呼救。危急关头,一位身材瘦弱的居民,沿着外墙通过落水管徒手攀上4楼,从烈焰浓烟中救下了女孩。

救人者名叫曾令平,今年56岁,从四川来上海打工已经21年,是一名五金车床工。令人感动的是,曾令平不但没有任何攀爬经验而且恐高,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英雄从来都是出自平凡人一念之间的勇气。

另一场火发生在9月12日晚,嘉定区裕民路一处居民楼2楼的一户人家厨房间油锅起火,锅子已经烧穿,漏油带着火,将整个灶台点燃,浓烟滚滚,家中大人却不在家,两个10多岁的小女孩吓得哇哇大哭。此时,一位名叫鲁万良的外卖小哥正好送餐经过。他马上放弃送单,先后三次冲进着火的房间,救出两个孩子,并竭尽所能将火扑灭。

鲁万良并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救完火后,他才想起自己还有单没送,于是骑上电瓶车继续送餐。坚持送完两单后,他觉得呼吸困难,才自行前往嘉定区中心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是高温气体灼伤了他的喉咙。

平凡人的大勇之举,格外让人震撼。这背后,最值得赞颂的肯定是个人的素养与品性,却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座城市的品格与底蕴。

正如救人者曾令平所言,自己在上海生活了21年,留下了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和回忆,早已把这座城市当成了自己家,所以在他看来,这是他的分内事。“如果再选一次,还是会害怕,但一定是同样的选择。”

这种认同感、归属感,是一座城市让人产生幸福感并愿意留下来的重要原因。几年前,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曾发布过国内首份《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上海仅次于重庆,排名第二,广州、天津、北京、深圳和武汉分列三到七位。对于一座日常活跃人口近3000万的超大城市来说,这种高度认同殊为不易。

这种认同,源自何方?归根结底,它是源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源于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更源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全城上下一次次并肩抗疫,不仅让自律、担当、团结、奉献成为城市的鲜明底色,也让惜英雄、敬英雄、崇德向善在这座城市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一段时间以来,上海的街头巷尾,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凡人英雄,从“教科书式”救人不留名的高中生,冬日里跳河救人的72岁老人,到最近这两场大火中挺身而出的“打工人”,英雄星星点点,熠熠生辉照亮这座城市。

这种普通人身上迸发出的蓬勃向上的力量,是一座人民城市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她最大的软实力之所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