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月”中秋游园会在金山城市沙滩举行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昨晚,中秋月圆之夜,金山区朱泾镇船子缘公园举行的朱泾花灯游园会热闹非凡,游客身着汉服赏明月,观花灯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中秋街头,不少地方都挂上了各式花灯。一名年轻女子拿着嫦娥手办在节气灯笼前拍照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古猗园举办了游园会和中秋传统习俗实景演绎等活动,中外小朋友穿上古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豫园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孩子正学习制作冰皮月饼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十全十美,花好月圆”中秋游园会在北外滩国客码头举行。夜幕下,颇具古风的鼓舞表演吸引游客驻足观赏 杨建正 摄
中秋节,月饼是主角,上海人的餐桌上少不了鸭子、毛豆、芋艿这“老三样”。此外,糖藕、菱角、南瓜饼等也是中秋节令美食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豫园商城九曲桥畔的卡通嫦娥旁,合影留念的游客纷纷摆出可爱造型,欢度中秋佳节 本报记者孙中钦 摄
中秋之夜,天空上的皎月和杨浦大桥上的璀璨灯光相映成辉(二次曝光拍摄) 种楠 摄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肖茜颖
这个中秋,你怎样度过?出境游暂停、非必要不跨省,“宅上海”成不少市民的首选。打开方式令人眼花缭乱,但不变的是家家团圆的浓情蜜意和对传统文化的恋恋情深。如果你还没“宅”过瘾,不妨把即将接档的国庆假期也安排上。
“家门口”好逛
近日,直径10米的巨型“月球”空降南京路步行街,与天上满月上演双月争辉的盛景。而这件“爆款”是步行街联合艺术家新推的中秋美陈艺术装置中的一件。漫步步行街时,市民还可邂逅汉服文化表演、萌娃共绘长卷等互动活动。而古色古香的豫园也“调皮”了,九曲桥旁卡通造型的嫦娥“萌翻”大人小孩。有人忍俊不禁地调侃:“4000多岁的嫦娥姐姐,您这造型是认真的么?”
即使身处郊区,依旧好逛。金山城市沙滩举办的“海上升明月”中秋国潮游园会,就挺“潮”。选一盏心仪的荷花灯,放于海面上,为亲朋好友祈福;伴着西区露营基地的月亮灯,燃起冷烟花,和“宇航员”共同探索月球的奥秘;游走于8号码头美食街,来一顿有大海滋味的团圆餐……嘉定古猗园则刮起最炫民族风。中秋节当天,园方盛情邀请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游客免费游览。
“宅度假”很潮
上海市民向来注重仪式感,在出境游和跨省游不便的大环境下,“宅度假”渐渐地走红。这回,不少人把落脚点锁定在心仪的酒店。
在松江,与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一墙之隔的宰相府酒店成网红地。酒店大堂是从江西贵溪原拆重建的进士及第府。其有500多年历史,是明朝内阁首辅夏言的故居。去广富林“寻根”的游客,自然不会放过亲近老宅的好机会。
紧邻崇明西沙明珠湖景区的明珠湖度假村在假日里也颇受欢迎。环湖骑行;欣赏大雁飞行表演和投喂大雁;看西沙湿地滩涂上成千上万的小螃蟹;玩累了点一份明珠湖鱼头……不少亲子家庭看重的就是丰富的休闲项目。
“用心做”最甜
月饼,同样包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意。
小长假恰逢国际聋人周。“用心对话·与你同在”助聋行动之喜迎中秋特别专场主题公益活动,在豫园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邀听障孩子与健全同龄人学做冰皮月饼。当味蕾的甜蜜最终化为祝福时,原来幸福摸得着,更听得见。
而武警上海总队执勤三支队某中队官兵在炊事员的带领下,亲手制作月饼。蛋黄、豆沙、五仁、鲜肉等口味,温暖了这群来自五湖四海战士的心。祖籍上海的00后小伙谢实彪把父母请到了军营,全家一起做月饼。来自湖南的新兵何伟无法回老家团圆,特地在月饼上刻上“爸妈辛苦了”字样,并快递这份心意。假期里,他得在人群相对集中的商圈执勤。在他看来,守护千家万户平安过中秋,也是另一种“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