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抢奶奶(插画) 他和毕加索,一个“缘” 菊蕴秋香 一颗平常心 妈妈与党的故事 云上桥城诗话
第11版:夜光杯 2021-09-25

妈妈与党的故事

杨硕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我的妈妈连春芬也步入第76年党龄。妈妈与党的故事似乎从她的孩童时代便开始了。

1930年,妈妈出生在北京清水镇,生活舒适,童年安宁。妈妈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日寇踏进中国土地。妈妈不幸赶上文化侵略,中国学生被强迫只能读日本的课本。就在那时,一个叫做“党组织”的神奇名字在妈妈的世界出现了。在抗日根据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她和老师、同学们齐心合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斗争,又用特殊方式学习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妈妈真正走上革命道路,得益于两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言传身教与悉心引领。其中一位就住在妈妈的隔壁,妈妈叫他“老傅”。老傅是一名党支部书记,家里总是不定期来一些陌生人,他们来的时候,老傅总是请我的姥姥多做一些饭给他们吃,而这些人每次都来去匆匆。后来妈妈明白了,他们就是传说中的“潜伏者”。

在老傅眼中,妈妈聪慧并且稳重,就派给她一个小小的任务——搬个小板凳坐在胡同口,手里做着活计或者是拿一本书,暗中观察是否有生疏面孔出现,如果遇到生人就马上向他报告。在妈妈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老傅发现她做事细心的同时还不乏小小的胆量,就让她尝试更为艰巨和危险的任务——递送情报。老傅总是把一张写了字的纸条卷好缝在妈妈的衣服里,嘱咐她什么也不要问、不要看,更不能跟别人说,送到指定的人手里,然后马上回来。

在一次次执行任务中,妈妈的内心和她的年龄一起成熟了起来。特别是在老傅遭受叛徒出卖而被关押受刑期间,妈妈几乎天天给他送饭,并利用这个机会传递消息。她通常把纸条放在烙饼里,上面再倒上一碗疙瘩汤,由于是流食,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下次送饭时再把老傅在纸条背面写的情报用余下的半张烙饼卷上,传递给他指定的人的手中。老傅在经历了40余天的折磨后被组织营救,敌人未从他嘴里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这让妈妈格外佩服,立志做他那样的人。

日本投降之前,老傅找妈妈进行了一次正式谈话,告诉她组织决定发展她为中共党员。入党那年,妈妈15岁,入党仪式在一间大屋子里举行。当时,村里尚有反动势力,所以屋子没有点灯,没有悬挂党旗,谁也看不清谁,但大家压低声音宣誓是坚定的,心中那面党旗是鲜明的,“保守党的秘密……永不叛党”的誓言成为她永远的信条。

在抗战决胜阶段,妈妈经常到群众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抗战的大好形势,护理伤病员,慰问前线将士。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人们开始了新的生活。妈妈重返校园,也经常参加区公所召开的党员会。在这里,她认识了人生第二个引路人:区委书记杨景芳同志。杨书记经常对妈妈讲要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准备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妈妈也憧憬着这一天的到来。1948年,杨景芳找到我的姥姥,请她同意将妈妈调到昌宛区参加机关工作,姥姥认为这是全家的光荣,欣然应允。于是,妈妈告别母亲和乡亲们,随几十名叔叔阿姨踏上新的征程。他们走了一天一宿,翻山越岭来到潭柘寺村在庙里安营扎寨,每天到各村进行土改政策宣讲和动员工作,解决先期土改遗留问题,激发农民支援解放战争的热情,同时还要与反动会道门白箍及国民党的残渣余孽等反对派做斗争。反动分子非常猖狂,他们杀害工作队员,搞武装暴动,做垂死挣扎。那时虽然枪少,但为了掌握武器的使用,妈妈经常到河边练习射击。我想象那时妈妈腰佩小手枪,英姿飒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妈妈先后在妇联、民政等部门工作。她宽厚待人,更始终牢记入党誓词,不忘初心,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亲历过战争的残酷让她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火热滚烫的青春让她更能体悟生活的可贵。而今,妈妈已经离休数十年,她关心国家,也关注世界;她喜欢演唱会,也欣赏各种体育比赛;特别可贵的是,每当国内某个地方需要援助时,她总是慷慨捐款。

妈妈像千百万共产党员一样,默默奉献着。他们没有耀眼的光辉,却像永恒的星辰;他们无意留名,却镌刻在历史的丰碑,融入历史的长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