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尝新米  上海国庆米上市 秋分观巡游放天灯 放飞了数千只蝴蝶 跟随旅游达人,发现“里弄小巷” 怡养  趣学  安居
第4版:要闻 2021-09-25

怡养 趣学 安居

新华路街道试点“15分钟社区生活圈”

长宁区是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之一,而长宁区新华社区是上海首批“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试点社区之一。在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到来之际,新华社区以“美好新华”为策展主题,将社区作为沉浸式展场,集中展示了一批城市更新、社区服务设施、老旧小区修缮和公共环境提升的项目。

记者昨日走进新华社区,体验了本次“美好新华”展览中的怡养、趣学、安居三个单元。

怡养 一键打通养老服务

走进新华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右手边竖着一块电子大屏——新华路街道智慧养老工作平台。轻轻一点,打开新华路街道养老生活地图,以服务中心为原点、15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向外辐射的范围内,养老机构、老年活动室、老年人助餐点的位置一目了然。

服务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全面整合了各类养老资源,营造了智能门禁、刷脸支付、健康档案等一体化智慧全场景空间。“老人们通过‘新华惠老通’微信小程序,能零距离接触到‘15分钟社区生活圈’。”新华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主任李雯介绍道。

服务中心共四层,设有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服务站等,可提供助餐、助浴、长照、日托、医疗、文娱等20多项服务。服务中心在悦活学堂开设了书法、山水画、中医推拿等课程。二楼的“匠心微展厅”是“EM‘三棱镜’长者影像展”的主要展区。

趣学 社区与学校相融合

按照“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街道整合区域资源,推动社校联建,社区与学校实现了空间、场地资源的共享。社区为学校提供展示学校教学成果、学生优秀作品的舞台,以及校外社会实践场所。居民们可以到居委会申请进入校园,利用学校内的运动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学校为社区输送专业教育资源,在科学育儿、亲子教育、成人兴趣培训、创业指导等领域工作给予互补。

新华路街道社区服务办工作人员夏颖说:“我们鼓励孩子们走出家门、走出校园,融入到我们所在的社区中去。”为了增强孩子们对社区的认识与归属感,学校与社区联动,动员他们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组织开展社区治理专项调研。

本次展览的“趣学”单元以“走向新校园”为主题,汇集和呈现了上海近年来为各年龄段服务的优秀校园设计案例。同时,引进深圳新校园计划的案例和思考,双城互动,共同倡议提升校园设计品质,加强校区和社区的融合。

安居 让老巷变得更宜居

每到周四下午,红庄居委会的活动室内就会传来朗朗的歌声。“居民们经常自发来这里唱歌,平时还会读报、下棋。”红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倪明说。

据悉,新华社区内有许多老旧小区,结合精品小区建设、房屋非成套改造、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家门口工程”等建设项目,新华路街道着力提升了一批居民居住小区的环境品质,有效地解决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内容中的“居住类”问题,让老巷更宜居。

今年年初,红庄居民区党总支在广泛征询听取申新花苑小区居民的意见与建议后,将原先空置的保安室打造成“益智轩”读书屋,募集居民的闲置书籍作为共享资源,还展示老人的摄影作品和儿童的绘画作品。

本次展览的“安居”单元中,红庄居委会策划的“乐活家”展览有AR体验、超级换装游戏、声音装置等,能够通过高科技玩转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还可以从中听到居民的声音。 实习生 陈佳琳 本报记者 屠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