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一体两面 一生爱好是天然 让戏曲成为新时尚
第7版:文体汇 2021-09-25

一生爱好是天然

——90后闺门旦张冉与杜丽娘的三段情缘

张冉(左)与恩师张洵澎

从艺以来演了300多场《牡丹亭》,让昆曲演员张冉创了演绎杜丽娘最多次的纪录,很多人听到这个纪录,还以为张冉已经年过半百,其实,她是年轻的昆曲第五代传人,实实在在的90后。

初遇

20年前进入梨园行,出生于山东的张冉最初学的是京剧花旦。2006年考入上戏后,她的个头一下子从1.6米窜到了1.7米,这和小巧的花旦形象大相径庭。教她荀派花旦的老师陆正红对张冉说,你可能吃不了这碗饭了。

沮丧,委屈,张冉不甘。一天,她走到上戏校园剧场门口,忽闻笛声,走进去一看,学生“杜丽娘”和“柳梦梅”在台上演《游园惊梦》,台下零星坐着几位老师。

台上的杜丽娘,身形高挑,扮相婉约,张冉后来回忆道,当时她的心里有一个声音:“我找到归属感了。”张冉立刻跑去找到当时的上戏戏曲学院系主任童强,说自己要改行,童强看她心意已决,于是将她引荐给了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洵澎。起步比别人晚,张冉就笨鸟先飞,每天练完早功回学校,晚上再去老师家,日复一日。张冉感激地说:“老师的小灶一直伴随我毕业,直到今天依然在教我演戏,可以说是倾囊相授。”

绽放

刚开始学演杜丽娘,张冉16岁,正是书中杜丽娘的年纪。大二时,张冉在张洵澎的推荐下,开始和“昆曲王子”张军搭档实景园林版《牡丹亭》。

音乐家谭盾也是这版《牡丹亭》的制作人,第一次见到张冉,是在三月春寒的朱家角,他惊叹道:“你就是我心中原著里杜丽娘的样子。”没想到,这一唱,便是300多场的纪录。

《牡丹亭》是2010年世博会园区外文化展演剧目,正逢酷暑,待张冉里三层外三层穿好戏服,眩晕感便袭来。她演完一场立马被送往医院,输葡萄糖,拔了针又立刻冲回后台。

碰撞

身为昆曲第五代传人的一员,张冉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自己成立工作室,哪里有舞台,她就去哪里。

2019年,张冉应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之邀,在异国他乡用传统的昆曲唱腔展示了《游园》中“皂罗袍”与“好姐姐”两支曲子,让维也纳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式歌剧的美妙。

这一次跨界合作成了今晚为“爱”新声——经 典昆曲《牡丹亭》系列展演的前奏。在2019年演出的基础上,蔡正仁、张洵澎两位国宝级艺术家担任艺术指导,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主任周湘林担任艺术顾问,室内乐版《牡丹亭》拓展至80分钟的音乐会,管弦乐队扩充到了13人。走进音乐厅,希望每位观众都能找到自己心中对《牡丹亭》的想象。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