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返聘 跆拳娃 搭车 用心愿画出一座城市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2021-09-26

跆拳娃

◆赵韩德

隔壁小张家有个男娃,幼儿园大班,不久就要读一年级。我这天早上下楼,见小张夫妇和孩子刚刚走到小区大门。让我一阵感动的是,三人大概是外出旅游,均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模样:毎人一只双肩包一个拉杆箱。男娃也没什么特别照顾,一个小背包,一个小拉杆箱。由于比拉杆箱高不了多少,所以就把杆子放长放低,利用斜度拖箱子,可怜巴巴的样子。

我忍住,没叫。对他们充满钦佩。要知道,就是这个比灶台高不了多少的男娃,每天晚上还洗碗。我见过这小人人儿洗碗之狼狈相,小围兜上全是洗洁精泡沫,脸上也有泡沫,笑嘻嘻地举起手在水斗里洗碗筷盆碟,还开心得要命。地上水淋淋。

让一个六七岁的娃娃洗碗,在整个小区里,凤毛麟角。不过我虽然赞成他们让娃背包、拖拉杆箱、洗碗,但是并不赞同他们对男娃的所有举措。我曾经反对小张用严厉的手段,天天要他的娃儿背《诗经》。这一点上,我赞成小张太太小潘的意见。当时小潘眼睛有点湿,与泪汪汪的娃儿一起。

小潘小张在《诗经》上顿时碰出火星。作为邻居,鄙人赶去灭火。原来小张也有“起跑线”思想,且甚厉害,不满足于唐诗宋词,要直达《诗经》,语文中的“奥数”。男娃苦着脸,看见小张就躲。小潘护儿,挺身而出。我问小张,您三十多岁,工程师,您倒去背“葛之覃矣……”试试。小张接受,退而求其次,改为《千家诗》。

这小男孩长得壮实,圆头虎脑,为了使其更男子气,小张决定让他去学跆拳道。小区健身中心开有孩儿班。自打进了跆拳班,娃儿见到我就抱拳鞠躬,很有气场。

于是我从窗口经常听到小人人儿哇哇叫,连忙赶过去。原来跆拳道和学校一样,也有家庭作业,也要求家长亲自监督。小夫妻俩正给孩子练“压筋”呢。压筋在跆拳道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训练。要求横叉竖叉一条直线,两腿伸直,手指触碰脚尖。男娃哪见过如此阵势,帮他往下压的时候,总是喊疼。小张怒目圆睁,说再哇哇叫也得压。

这男娃翻跟头,一开始用头顶住地板,始终翻不过去,不是往左就是往右倒。后来,小张按教练之法,叫娃儿用两手轻轻撑住,头不要顶,把头尽量往后缩,身体顺势就翻过去了,一个又一个。我们哈哈大笑。好笑的还有做仰卧起坐。最初要两手拽着裤子,才勉强能行;如今已完全靠腹部发力,即可完成动作(黄绿带考试要求连做18个)。

男娃训练,穿红黑领子练功服,腰扎显示等级的黄绿带,像模像样。问他已学了哪几招?回答说有前踢、正踢、横踢、侧踢;下格挡、中格挡、上格挡;弓步冲拳、走步冲拳、走步单手刀;还有品势太极一章、太极二章……俨然小行家。

小张夫妇是新上海人。小夫妻以十几年工薪之积蓄,加贷款,购置一套60平方米的二手房。给跆拳娃一间单独卧室兼练功房之后,小张之梦——书房,是无论如何安排不出了。为此,小潘在大房间,辟出一个书角。小张还有明式家具梦,一时难以全部实现。小潘真是“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的贤妻,咬咬牙,买了一个红酸枝的仿古大书桌,让小张可以在晚餐后安心写书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