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洛神赋(油画) 老兵情 我排杂技剧《战上海》 从残奥会谈改变命运 走进博物馆 前宅胡同夏忆
第15版:夜光杯 2021-09-27

从残奥会谈改变命运

桂乾元

月初,第16届残奥会在东京落下帷幕。中国健儿取得了金牌和奖牌总数两个第一的骄人成绩。看到那些残疾运动员奋力拼搏、发愤图强的场景,不仅令人钦佩,要为他们点赞,而且也倍感振奋,值得我们学习。有人说得好:“奥运会是创造英雄的地方,残奥会是英雄聚会的地方。”前者是发扬“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运精神的场所,后者则不止于此,还是展示残疾人与命运顽强抗争、发愤图强以改变命运的精神的舞台。

就拿夺得我国残奥运代表团第一枚金牌的上海籍佩剑运动员李豪来说,两岁时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右腿。童年的不幸并没有使他沉沦,他先是学习游泳,后来改练佩剑。现在,他用手里的佩剑扫除了挡在他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不幸,终于圆了世界冠军之梦。他通过孜孜追求和努力,改变了他的命运!

“命运”是什么?有词典说,“命运”就是人的贫富、生死及其一切遭遇。依愚见,一个人的“命运”其实就是其人生轨迹,而且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往细处说,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其所处时代、成长环境、生活条件、教育程度、脾气秉性、行为习惯、机会把握,以及遗传基因等内外因素。“命运”就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说明问题,笔者不妨用“开车奔向目标”来比喻人生:芸芸众生开着各式各样的车,在宽敞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奔向各自的目标和终点。你可以变道或超车(犹如改变命运的努力),也可以慢行和歇息,但你始终离不开这条道路(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发生车祸等意外),在你追我赶、有意无意的竞争中一往无前……“命运”就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一切。

那么,难道就只有残疾人有“改变命运”的问题吗?当然不是,我们大家都有。有人工作中遇到了重重困难,有人感情上遭受了无情打击,有人突然查出了不治之症,有人在人生道路上处处不顺……怎么办?是哀叹命运、知难而退,还是消极沉沦、一蹶不振?不,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应当像残奥会运动员那样,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不懈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实生活中,通过不断努力改变命运的“非残疾人”,多得不胜枚举。比如那么多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刻苦学习,后来考上大学,改变家庭命运的孩子。

当然,改变命运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争当世界冠军、全国第一。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你对自己的“命运”不满意,只要你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大的作为,你就可以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使自己活得更滋润更精彩,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如我大学里的一位德语老师,今年已92岁,退休时有肝硬化之兆。但退休30多年来,他不仅与疾病顽强抗争,而且倾心翻译唐诗宋词,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余力。再如,浙江余姚一个在菜市场里摆摊的单身母亲,职校学历,经历婚变,独自带着一个孩子,利用业余时间竟写出两部刻画菜市场人间百态的小说,吸引了许多网络读者。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不服“命”,不畏难,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如果一个人“认命”或相信“宿命”,因此就无所作为、不思进取,浑浑噩噩虚度一生,那还说什么享受生活和快乐,更谈不上人生意义和价值!生命诚可贵,价值更重要。命运靠努力,人生才精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