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黑夜的精彩 优雅老去 难辨方向圆沙路 球球学艺 转瞬即逝三十年 我,走在你的后面
第16版:夜光杯 2021-09-27

难辨方向圆沙路

郭树清

崇明长兴岛上,有一地区的房屋朝向和河沟及道路的方向,与该岛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别,个别地段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这一传统习惯自建岛100多年来没有改变过,延续至今。这一地区便是圆沙。

当车从长兴岛江南大道行驶至潘圆公路进入圆沙路时,明明是南北方向的路,而当地居民称是东西方向的,让人茫然,这对于初次来这里不知情的人,还容易误解为当地老乡故意误导外地人呢。

为何在同一条路上两地人说的方向却截然不同呢?笔者带着这一疑问,查阅了圆沙的有关资料和走访了当地居民,终于解开了这个迷,也消除了误解。原来,如今的长兴岛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由瑞丰沙、石头沙、潘家沙、鸭窝沙、金带沙和圆圆沙组成,各沙岛之间都被水道隔开成独立小岛,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逐渐连成一体,称为长兴岛。圆沙位于长兴岛最东南边,临近横沙岛,呈椭圆形而得名。

然而,160多年前的1854年圆沙还是刚露出水面的荒岛,又过了30年涨塌之后,1909年先民们在这里围海造田时,就地取材,用生长在滩涂上的芦苇和茭白草等,在沿岸搭起“环筒舍”“滚筒厅”作为简易居住的房屋,安营扎寨。江边岸堤是呈土圆形,他们将简易草屋搭建在沿岸的朝阳方向,以确保冬暖夏凉和遮风挡雨。因此,所盖的草房无规则地沿椭圆形的岸堤搭建,有朝南向的,有朝东南向的,有朝西南向的,连朝东北向的,都习惯地将它们称为能见到阳光的朝南屋。后来岛上开挖的河沟和修筑的道路也无规则地随房屋和堤岸的方向自然弯曲,方向的称谓也按照房屋和堤岸的习惯叫法而定。从此,习惯成自然,加之海岛闭塞,这一习惯代代相传,始终不变。其中,最典型的是那条约3公里、河面宽约4-5米的鳗鲤港,弯弯曲曲十多处,从圆沙的东北角至西南角,穿越整个圆沙,形似一条巨大的鳗鲤静伏在岛上,鳗鲤港由此得名。这条实质是东北至西南走向的港,当地人称为东西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尽管岛上居民的住房由草房演变成砖瓦平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岛上几乎家家户户从砖瓦平房建成精美的楼房别墅。近年来,新农村建设中,对这里的河沟、村路进行人工改造,减少了弯曲和偏差,校正了方向。但岛上居民祖祖辈辈自然形成的根植于人们心中那纯朴的传统习惯却依然不变地延续至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