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黑夜的精彩 优雅老去 难辨方向圆沙路 球球学艺 转瞬即逝三十年 我,走在你的后面
第16版:夜光杯 2021-09-27

转瞬即逝三十年

秦来来

1991年9月30日早上7点,“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信息台”,一个崭新的广播呼号响起在上海的上空;几个月内,北京、成都、南京等几十个城市的交通广播争先恐后、脱颖而出。如今,交通广播已经成了100多个地区、城市广播频率的新选项。

30年前,我和我的同事们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交通广播。今年9月30日,是上海交通广播30岁的生日,也是中国交通广播30岁的生日。

1991年5月13日,我接到筹建交通广播的任务,现状是:没有人、没有钱、没有先例……但是,10月1日一定要开播。上海交通广播筹建之初,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电台,筹建时总共两个人,开播后也只有五位采编人员。

我跟大家说:一个人,要有志气;一支队伍,要有士气;交通台,要有名气!

没有人,找“外援”,办活大事:交警总队是第一外援。交通台首先冲破了传统广播体制的封闭状态,采取与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合作办台的方式,利用他们交通管理的信息网络收集信息,及时准确地对外发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交警总队显然还不够,还要找另外的“外援”,那就是,交通系统的各个行业、部门中的通讯员。最多时,交通台曾拥有200多名这样的专业通讯员,较好地保证了交通台全天14小时播出中内容、信息的需求。

这样的机制、这样一批“外援”,关键时刻更显示了独特的作用。

交通台开播当年的1991年12月27日,一场江南地区罕见的雪,给上海的道路交通和对外交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它恰恰给刚开播不足三个月的交通台以大显身手的机会。

这场雪,使市区的徐家汇下立交和漕溪路的上立交因路面结冰而封闭;刚通车不久的乍浦路桥封闭;金山黄浦江大桥关闭;到了下午,连通车才一个月的南浦大桥不得不关闭……交通台迅速将各种信息及时播发出去,并及时同公交公司联系,把各种公交临时调度信息、特别是南浦大桥关闭,多条大桥公交线路改走隧道的信息及时播发出去,担负起全市“空中调度”的角色,使市民在下班回家前得到准确、可靠“情报”,不致误事。

据第二天市道路交通指挥控制中心介绍,由于交通台有效的“指挥”,当天居然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交通台节目的专业属性,要求节目设置突出即时性、连续性、地域性,以定时的交通信息作为全天节目的骨架;而交通台节目的服务特性,则巧妙地寓新闻的正确舆论导向于个类信息服务的传播之中,发挥了广播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

为了使我们这样一个既没经济实力,又无人力优势的小台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听众,办出影响,我们认为不时地举办一些“花钱不多,投入精力不多,充分联合社会有关力量”的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举一个例子,交通台开播一周年之际,我们曾经搞过一次直升机在上海市中心上空的直播报道,影响很大。1992年10月8日上午10点,一架贝尔直升机载着交通台的主持人和有关技术人员,从江湾机场升空,沿共和新路、铁路上海站、静安寺、南京路、外滩、陆家嘴、延安路一线飞行,直升机所到之处的市民争相抬头观看这架红白相间的庞大飞行物在低空徘徊、盘旋……这是交通台为庆贺开播一周年而推出的特别节目“空中一小时”。交通台的节目主持人在200~300米的高空观察地面道路交通情况,并及时进行疏导,节目主持人的信息报道和指令通过中波648千赫的电波传送到驾驶员和市民的耳中。

这次空中直播开创了我国(大陆)广播史上第一次从空中进行直播的纪录;也开创了动用直升机从空中观察、疏导地面交通管理的纪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