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亚宁)人类活动将仅3%的地球面积城市化,却影响了97%以上的陆地自然系统。如何才能更好保护大自然?今天上午,第七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在上海科技馆拉开帷幕。本届保护周以“呵护多样之美,共建生态之城”为主题,众多科普活动带领市民响应《低碳生物行动倡议》踏上低碳生活的新起点,“名人讲坛”等邀请全球业界大咖与公众分享自然保护的不凡经历与宝贵成果。
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主流化;全国设立1万多个自然保护地,生态空间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引领全球绿色发展,2000年至2017年全球绿化增加5%,其中四分之一增长比重来自中国……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和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整体水平与国际一流并跑,有些领域呈现领跑态势。
在上海,节约能源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之城,打造与卓越的全球城市相匹配的世界级滨水区、世界级生态岛已成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国际大都市的必由之路。接下来一周,九大主题活动将在申城开展,市民可在科普场馆等学习体验,还可走进苏州河畔、东滩湿地、动植物园、郊野公园,在与自然亲密接触中呵护多样之美,用实际行动共建生态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