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临港五校师生开展“红军行” 3年上线3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 长宁区推行夜间施工“好办”服务 家有“植物人”等可享“上门评残” 本报“城管局长接热线”行动昨收线
第4版:要闻 2021-10-23

本报“城管局长接热线”行动昨收线

受理市民急愁难诉求1883件

本报讯(记者 王军)昨天,由市城管执法局、新民晚报社、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同发起的2021年“城管局长接热线”行动收线。4天时间里,市区两级17位局长与市民“电话诉衷肠”,为民解难题,共受理城管执法类诉求1883件,其中损坏侵占公用设施、物业管理不善、占绿毁绿、敲承重墙、居改非等成为市民最关注、急盼解决的热点问题。

市民诉求 下降了14.76%

记者从12345市民服务热线获悉,相比较去年2209件诉求,今年行动期间,总诉求量相比去年下降14.76%,市民投诉的重点也在发生变化,往年反映最集中的违法建筑、乱设摊等问题明显减少,但住宅小区内的各种乱象却愈演愈烈,在受理的1883件诉求中,位列前五的是:损坏侵占公用设施561件,占比29.8%;物业管理不善374件,占比19.9%;占绿毁绿363件,占比19.3%;敲承重墙338件,占比17.9%;居改非143件,占比7.6%。

局长督办 件件都在落实

10月22日开线当天,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徐志虎共接听了5位市民来电,分别反映:浦东新区富城路名商路路口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现象;静安区芷江中路418弄1号楼住户装修破坏承重结构;长宁区娄山关路445弄对面南丰城工地施工噪声扰民严重;黄浦区汝南街70弄1号楼住户装修破坏承重墙结构;黄浦区巡道街8号厂房存在群租现象。

目前,5起诉件处理均已取得进展。其中:共享单车“微平台”接入各企业运营数据,通知运维人员及时清理;破坏承重墙当事人已按要求恢复原始结构,违法行为将被纳入信用惩戒;城管队员与扰民工地“约法三章”,要求早上8时后才能开工,晚上7时前必须结束施工,同时将工地治理应用场景融入“一网统管”平台;经多次上门核实,汝南街70弄1号楼住户没有装修,不存在拆改墙体行为;多部门联合执法,责令巡道街8号厂房“二房东”立即整改,加强日常监督,坚决遏制群租回潮。而行动期间受理的市民诉求,已列入“局长督办案”,都在处理落实中。

智慧城管 发力“数治上海”

行动期间,本报记者紧随市民呼声,深入工地、小区、街面实地走访,先后聚焦了工地扰民、小区治理、街面整治等问题。在推进解决过程中,除严格执法外,城管部门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非现场执法”办案等,用“智慧城管”发力“数治上海”。

市热线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剑华表示,接线期间受理的工单已全部派送至各承办单位,并要求相关部门核实后“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12345市民服务热线将全程跟踪回访,对重点难点案件挂牌督办,切实解决市民关注的城市管理问题。

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徐志虎表示,“城管局长接热线”是城管执法部门主动听民声、创新集民智、有效解民忧的重要载体平台,对提升城管执法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助推作用。今后,城管执法系统将进一步擦亮城管法治名片,聚焦城市治理堵点、市民关切痛点、社会关注热点,统筹兼顾城管执法力度、为民服务温度,以精细化的科学理念、数字化的增效手段,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领域问题闭环处置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精细化水平和市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