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目标
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对标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数字化标杆城市,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为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奠定坚实基础。
本报讯(记者 叶薇)上海去年成为首个获得“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的中国城市,充分体现了数字化建设的国际领先地位。“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如何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今天上午,市政府相关新闻发布会透露,近期编制的《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转型的“1+4”目标体系,包括3大领域20项重点任务。
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介绍,“十四五”时期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对标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数字化标杆城市,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为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包括四方面16项具体指标,比如经济领域,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80%,建设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生活领域,打造生活数字化转型标杆场景100个、数字化转型示范医院50个;治理领域,“一网通办”平台实际办件网办比例达到80%,“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标杆场景数量分别达到50个和35个;底座支撑方面,建成物联感知终端数超过1亿个,开放公共数据规模超过15亿条。
规划提出,统筹经济、生活、治理三个领域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相互赋能、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出20项重点任务——
经济数字化转型“七新”,建设科创新生态、金融新科技、商务新业态、航运新枢纽、在线新经济、制造新模式、农业新面貌,打造一批标杆企业,比如100+示范工厂、100+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贸易企业等。
生活数字化转型“八新”,比如健康新服务将推动智能院内导航、智能健康随访、智能分诊等应用,成长新空间将构建数字孪生校园、虚拟走班、个性作业、沉浸式家校互动等场景,出行新方式将实现停车预约“一张图”、公交出行“一块屏”、三码整合“一秒过”等“六个一”,此外还将推动打造居住新家园、文旅新风尚、消费新体验、扶助新模式、数字无障碍新环境。
治理数字化转型“五新”,围绕政务服务、城市运行、经济监管、社会治理、智慧政法,加快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政策制度安排上,《上海市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已于9月1日生效,提出5个方面27项政策举措,包括试点在线新经济平台内灵活就业人员登记注册新模式、试点建立重点产业数字化分级分类建设和评估标准、建立适应转型需求的医疗数字化合理投入和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全市停车位分时在线共享机制等。
上海还将完善数字时代的法规、制度、标准和政策体系,研究推进《上海市数据条例》《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促进条例》综合性立法和若干专项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