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陈秀清 黄轩 摄
“这是我和老伴晚年找到的一份‘事业’,只要生命继续,爱心善举就永不停歇!”
说话的是陈秀清,今年90岁,党龄73年,黄浦区商贸旅游学校离休干部。1986年至今的35年间,她和丈夫黄良余捐款累计150多万元。
2003年至今,陈秀清、黄良余夫妇获得市、区各级授予的相关荣誉达十多次,其中,2010年陈秀清获得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15年陈秀清获得黄浦区离退休干部发挥正能量先进个人;2018年黄良余获得上海市第八届慈善之星提名奖……
35年间的“爱心接力”,是两位耄耋老党员对国家社会始终不变的“赤子之心”。
抗击疫情
捐款助一臂之力
1948年10月1日入党的陈秀清和1949年5月1日入党的黄良余,在白色恐怖时期的上海战斗在第一线。
2020年,两位耄耋老人在养老院安享晚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他们的平静生活。每天,在新闻中看到白衣战士执甲逆行,两位老人感同身受——白衣战士,如同年轻时的他们那样,奋战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捐款吧!”两位老党员想,一定要帮助疫区人民度过艰难时刻。
同年2月13日,陈秀清迫不及待拨通了黄浦区委老干部局、教育局领导和教育离休三支部在职党支部书记的电话,向组织表明心迹:全党全国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感人至深;在这个特殊时刻,自己与病痛斗争着,更能够体会到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新冠肺炎病人需要助力,自己和老伴要助抗疫一臂之力。
此时正值抗疫特殊时期,帮助老人实现捐助愿望困难不小。老人的子女、银行、养老院和原单位多方积极支持配合,十多天后,两位老人如愿以偿。
35年助学
看到成材就够了
1996年,距离陈秀清离休已经10年。这10年间,她时常捐资助困。
1996年的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向同学借辅导书手抄。这件事深深打动了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资助这名学生。几番周折,他们通过文章作者找到了这名学生,自此每月拿出60元助学,直到这名学生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
“像这样好学的困难学生,就该多些帮助啊。”陈秀清夫妇拜托同事、朋友寻找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人数从1个、2个,一直到30多个,每月资助金额从60元、500元到几千元。受资助的学生从中学义务教育阶段到大学毕业,每月都会收到学校转来的资助款项。这些钱款都是陈秀清老师亲自送到学校的,这样的爱心接力长年累月从不间断。
陈秀清还将爱心延伸到社区,每学期资助两名困难学生每人600元,至今十多年未曾间断。一名受助女生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陈秀清很关心,特意委托在北京的亲属对其多加照顾,就像对待自家的孙女一般。
陈秀清还在母校浙江省浦江中学捐款设立奖学金,每年资助10名中学生。
一年又一年,一茬又一茬,孩子们顺利毕业走上社会。陈秀清一天天上了年纪,真的成老奶奶了,很多受助孩子的名字也已记不得了,可她却常常说,资助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材,这就够了,很开心。
首席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