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美丽人生  美丽事业 到浦东美术馆去“追光” 在碑帖中找到亲切感
第13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1-11-02

美丽人生 美丽事业

“至善前行——张毅创作回顾展”举办

一抹红-天泉

焰火禅心-木槿

在琉璃工房创始人张毅去世一周年之际,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昨天举办《WHY GLASS?至善前行——张毅创作回顾展》,以纪念他对中国琉璃制造的艺术贡献。此次展览不仅展出张毅的琉璃作品,更有他从文学、电影到琉璃艺术的毕生创作精华,让参观者近距离了解其一生创作与贡献。

张毅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小说,在亚洲电影圈佳作不断,在斩获金马奖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之后暂别演艺圈,1987年与杨惠姗一同投入现代琉璃艺术创作。张毅和杨惠姗研究复兴失传的汉代琉璃烧制技法,并且透过国际琉璃艺术大展、在大学成立研究室、建立博物馆等,造就了华人世界的现代琉璃艺术产业。据杨惠姗介绍,中华传统的琉璃脱蜡铸造技法与先秦青铜铸造的失蜡法相通,可惜由于工艺断层在国内日渐式微,两人散尽千金求索自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摸索还原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实践工艺,并公开了“琉璃脱蜡铸造技法”。

本次展出的张毅琉璃创作,包括向自然之美致敬的“太湖石”、跨越挫折后的生命体悟“自在”、让法国百年博物馆惊艳的“焰火禅心”,以及东方水墨新里程碑的“一抹红”等四大系列。展览现场还竖起了一面文字墙,展示了张毅为每一件琉璃工房艺术品亲笔所写的说明文卡,他用诗句叙述每件作品的创作心得,这种做法由张毅开创,如今被诸多工作室沿用。30多年来,他一字一字写下说明卡累计1万多张,本次展览展示了3000张。

1995年,作为上海美术馆重新开放的首展,《杨惠姗现代琉璃艺术展》引发轰动效应。2006年,张毅与杨惠姗创办了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与上海这座城市结缘。作为国内第一家专注于琉璃艺术收藏、教育、研究与欣赏的博物馆,它开启了琉璃艺术领域的一片新天地,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011年,上海博物馆与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结成“姐妹馆”,推动了馆际交流与资源互补。

上海博物馆馆长、上海市博物馆协会会长杨志刚表示,张毅杨惠姗伉俪作为琉璃烧制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传世再现倾心尽力。其美丽的人生和美丽的事业,为世界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3月。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