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选择上海,就是选择了更好的未来 “很幸运,我们遇见了上海”
第3版: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1-11-07
与会企业家畅叙“上海缘分”希冀更多商业交汇与灵感碰撞

“很幸运,我们遇见了上海”

大会现场播放《城市的心跳》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昨天下午,上海中心大厦二楼,2021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尚未开始,乐斯福大中华区总裁博格丹早早来到媒体采访区。开口前,博格丹在英语、法语和中文之间纠结了一下,虽然最终还是选择熟悉的工作语言英语,但说着说着,他冷不丁冒出一句普通话——“Our(我们)总部已经来到了上海”,然后“无缝衔接”,继续用英语侃侃而谈。

虽然中文的“平上去入”对大多数工作忙碌的外国企业家来说依旧困难,但“中国”“上海”早就成为镌刻在他们人生书页中的关键词,正如博格丹所言,“遇见”上海,是自己乃至企业的幸运。

秀中文

“想为中国点一个赞”

博格丹说,从1981年乐斯福集团“燕子”酵母进入中国市场至今,乐斯福来到中国已有40年,并将中国视为重要的战略投资所在。过去五年,中国市场每年以10%至20%的速度增长,乐斯福最新研发的一款新品原料就来自中国——口味独特的青稞面包。

他个人也有浓重的中国情结——1994年,他第一次随父亲去西安,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多年之后的2010年,博格丹来到南京工作,住了9年。去年,他来到上海,“如果说两座古都让我迷上中国的历史,那么在上海,我能不断发现一个更加现代、更加国际化的中国,我期待续写和中国长久的缘分”。

“我是上海人。”用中文说出这句话时,嘉吉公司亚太区总裁安博泰有点小自豪。过去30年,他在全球很多城市生活,若论生活便利度、城市整洁度,上海都无可比拟。在上海,他一住就是17年,“我获得优质的艺术享受、最美味的西餐等几乎想要的一切。我甚至有些担心,哪天我回到自己的国家,生活还能否如此便捷”。

中国德国商会上海董事会主席柯曼想对上海说的一个词是“谢谢”。他介绍,根据调查,超过70%的在华德企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增加投资,其中大部分将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投资。在沪德企主要活跃于智能制造、汽车、化工、生命科学或制药等重点产业领域,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并扩大研发中心。“非常感谢上海市人民政府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柯曼说。

比起两位努力往外“蹦”单词的中文“菜鸟”,能用中文大段流畅表达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水田贤治,俨然成了中文“学霸”。嘉宾分享环节,一上台,他就朗声道:“我要给上海的营商环境点一个大大的‘赞’!”他兴奋溢于言表,“今年以来,上海市人民政府已经举办17场圆桌会,我们机构收到的关于投资上海的咨询数持续走高,反映了日本产经界对上海的关注度之高”。

聊进博

新品首秀最佳舞台

打开包,一沓名片。结束在进博会的现场工作,资生堂中国区副总裁中原杏里带着满满的收获而归。

“上海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效率和速度都很棒,我们是上海良好营商环境和进博会溢出效应的获益者!不少展品通过进博这个舞台为人所知,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中原杏里说,今年是资生堂进入中国的第40个年头,也是资生堂第三次参加进博会,不仅将许多新品首秀放在了进博会上,还展示了不少美妆领域的“黑科技”。

已连续四届参加进博会的阿斯利康,也是进博会的老朋友。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说,首届进博会上,阿斯利康展示的是进口商品,如今阿斯利康展台上已几乎见不到阿斯利康的产品,取而代之的是合作伙伴和阿斯利康一起打造的整体解决方案,“感谢进博会给阿斯利康提供了一个平台,把阿斯利康的生态伙伴圈能够融合到一起”。

第四届进博会才刚开始,嘉吉公司就已签好参加第五届进博会的合同。安博泰和他的公司都毫不掩饰对中国、对上海的“偏爱”——嘉吉公司2020年度在华总营收达750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营收达330亿元人民币,占近半壁江山。去年,嘉吉公司将上海的地区总部升级为亚太地区总部。“尽管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但嘉吉公司在上海长期发展和投资的战略不会改变。”安博泰希望,上海能继续当好全国乃至全球的“枢纽”,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实现商业的交汇,灵感的碰撞。

谈未来

上海的地位无可取代

大会现场,手机被频频举起,只因大屏幕上呈现的一切,足够打动人心。

一部名为《城市的心跳》的短片引起不少与会嘉宾共鸣。这部短片从新民晚报百集融媒体作品《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中摘取部分内容编辑而成,无论是斑驳的梧桐光影,还是飞扬的运动少年,无论是严谨的实验空间,还是蓬勃的建筑工地,镜头所展示的,是上海蓬勃高效的生活秩序,也是上海韧劲十足的创新生态。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CEO侯阳表示,微软(紫竹)研发中心、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双创中心都已相继落户上海。“微软也会记住上海提供的这么好的人工智能落地场景,我们也希望持续扩展这个平台,服务于上海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中原杏里透露,资生堂此前已在北京和上海张江各建一个研发中心,就在上周,一个新的研发中心又在奉贤东方美谷落成。它将借助高校科研力量,携手优秀本土品牌,研创出更加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

“在阿斯利康眼中,上海的地位无可取代!”王磊说,阿斯利康重要的产学研合作伙伴在上海,科创总部也在上海。正因如此,第四届进博会前夕,阿斯利康第四个全球研发中心落户静安,将吸引五六百名科学家入驻,“阿斯利康受益于中国创新,我们要做好‘双循环’,帮助中国的创新走向世界。”

首席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