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拍卖,艺术博览会是提升中国当代艺术社会影响力,也是接触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创作动态状态的最常态化的实体渠道和平台。艺术博览会上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表现直接反映了创作的现状。
虽然大部分艺术家的作品源泉是他们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生活是影响他们作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一个好的艺术家的本分就是必须有能力用一种别人没有使用过的语言把别人没说过的话说出来,在实验性美术探索为主导的当代艺术领域,更是如此。近年来,中国艺术家受到现实的刺激和传统的启示,创作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现实关怀的艺术作品,这是撇开西方话语系统的积极行动。以香格纳画廊展出的梁绍基作品为例,梁绍基用蚕的生命历程为创作“材料”,以强调与自然的互动为特征,他的艺术与生物科学等跨学科领域发生着关联,养蚕产丝又是中国流传千年的劳作,与中国传统的意象不可分割。
当代艺术如何跟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更好地体现上海的艺术开放性,锻造上海艺术之都的价值,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