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在长达3个半小时的会晤中,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会晤增进了双方相互了解,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向中美两国和世界发出了强有力信号。多国人士认为,此次会晤意义重大,充分体现元首外交对中美关系的战略引领作用。中美相向而行,推动双边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将造福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友好气氛受到关注
这次的视频会晤,是中美两国领导人继今年2月和9月通电话后的又一次直接对话,也是美国新一届政府今年初上台后,两国最高领导人首次以视频形式举行会晤。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十字路口,因此两国领导人会晤的消息发布后,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希望会晤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美国媒体评论称,这有望成为一个“让美中关系朝着以合作为基础转变的机会”。
“谢谢,谢谢,谢谢!”拜登总统这般开场,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则称呼对方“老朋友”。视频会晤的开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两位领导人以友好的姿态开始会晤”,美联社这样描述。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两位领导人早年的交往让他们彼此十分熟悉,“无需自我介绍”。拜登称自己与习主席相处的时间比世界上其他领导人都要多。他还表示,双方“一直保持着非常诚实和坦率的交流”,从不会丢下对方走开,而是会“想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避免误判渴望合作
除了善意之外,人们更期待实质性的举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提到了特朗普政府时期遗留下来的加征关税问题。在本次视频会晤之前,美国24家商会行会联名向拜登政府发出呼吁,希望取消对中国的加征关税,以缓解美国当下面临的通货膨胀危机。
美国舆论对两位领导人的视频会晤充满期待。“这个(有关关税问题的)故事将出现新篇章。”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写道。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名誉主席、美国驻柬埔寨前大使肯尼斯·奎恩则表示,两国领导人的视频会晤对解决中美共同关切的问题来说十分重要。他认为两国未来应加强合作,应对全球粮食短缺、气候变化负面影响以及公共卫生危机等问题。
《纽约时报》指出,这场视频会晤是拜登总统要求发起的,这反映出美国政府对把握机会、避免中美冲突的深切关注。报道指出,“中国一直是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中心”,并援引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的话写道,这场会晤反映了拜登总统有关“中美必须保持接触”的观点。美方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说,美方希望通过这场会晤避免彼此间的误判,拜登总统“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公开冲突,并渴望在两国利益一致的领域展开合作”。
期盼中美相向而行
中美关系对双方和整个世界都至关重要。哈萨克斯坦“塔拉普”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拉希姆·奥沙克巴耶夫表示,中美两国在经贸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对世界意义重大。世界经济稳定复苏、通胀压力缓解都需要中美合作,而国际多边合作更需要中美两国相向而行。
日本也十分关注这场视频会晤。《日本时报》指出,中美关系的稳定对本地区而言“至关重要”。15日,日本官房长官松野博一表示:“中美之间的稳定关系对国际社会极为重要,日本政府一直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
英国广播公司评论,中美关系的稳定需要多层机制下的会晤、谈判和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这场视频会晤可以看成是一次关系“重置”的尝试,英国广播公司的分析师斯蒂芬·麦康奈尔说,世界期待这场会晤以具体的方式改变全球的地缘政治关系。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