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一平
近期上海气温骤降,冬寒将至;每家每户的床铺皆已收拾得暖洋洋。我也年复一年每在此季节,取出四十年前父母赠送的那条毛毯:上海第一毛纺厂出品的“凤凰牌”纯羊毛毯,重达3公斤。因质量上乘,时至今日的毛质毛色依旧厚实均匀、鲜亮簇新。再冷的冬夜,被子上覆盖着这床毛毯,身心温暖。
年轻时我体质稍纤弱些,工作辛苦且常年有夜班,平日睡眠浅而少并怕冷。父母默默看在眼里,在饮食起居上呵护备至,还省吃俭用为我置买了这条当年非常紧俏贵重的羊毛毯,嘱我永远随身携伴,冬日以助保暖。我成家后,母亲还曾亲自纳鞋底糊硬衬为我夫妇做“蚌壳”棉鞋;为我儿子编结小绒线衫;我回娘家坐月子,小婴儿夜间哭闹,是我父亲整夜整夜相帮抱去小孩拍摇哄,以让我们能安歇……
我父母从不厌烦小孩。不仅宠爱自家孩,也善待别家娃。日常,他们会为孩子们成长去着想,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体谅,凡事好商好量。我那些儿时的老同学、老朋友,虽散在天涯各处,但只要相聚即会重提、念叨、唏嘘起在他们记忆里的我父母之点点滴滴温暖小事迹……
当年我曾正经问过父母:“你们为何对小孩们这么好?不怕烦么?”父母没讲啥大道理,只是一句:“做爷娘应该对孩子好一点。侬将来也会这样的!”
如今已没人以“雾都”谈伦敦了。但我对伦敦冬天的多雨气候,对那纠缠数月的阴沉湿冷仍会埋怨唠叨,原因是为自己孩子着急。虽知道室内有水汀暖气,但疼惜当年才19岁留学生的艰辛不易,多年前我即毫不犹豫地将家中这珍贵暖和的厚羊毛毯打包入孩子行囊,陪伴他去闯天涯。
除了这次疫情期间,十几年间的每年每次,我义无反顾地长途跋涉主动赶去探望孩子,带去我们的亲情和欢乐、欣赏和赞美,尤其带去尊重和协助。每年孩子们也休假回沪看望我们,我们则必是正装隆重赴机场迎接。17年来,虽远隔重洋,亲子双方仍恪守每周视频互动一次;除偶有重要原因,几乎从无缺席。时值冬季,嘘寒问暖,谆谆叮嘱,更少不了。
在我们渐渐老去,而孩子们完成学业,参加工作、成长的过程里,我们严格遵从当年自己父母的教诲:做爷娘应该对孩子好一点!
很多亲友,同学同事曾表示看不懂,奇怪我这风风火火外科出来的急性子,怎么会如此与孩子们投缘?
当年一位我的领导对此下过结论:“还一平是不责备孩子的,她是一直捧着孩子的!”
也许吧,我在其他事情上会有时没耐心,但在小孩面前极其有耐心。但我绝不会溺爱。我有分寸!
冬季讲“冬藏”,其实真不仅仅是食疗进补与强身健体的内容,也许更深层注重的是在养心养德、感恩传承、珍重亲情、拥抱回馈等诸多情与理,也即在心理健康和精神层面多多思考与投入。
冬季冰天雪地,万物萧疏,人的心理状态会发生一点变化,多愁善感,油然而起,不利于心理健康。勤添衣裳,增加营养,都是应该的,但我首选“暖心”——抚慰别人,也抚慰自己。这看似“务虚”的举动,实际上才是最需要我们去做的。
冬季养身无非是吃好、穿暖、睡好。睡好,是最好的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