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平
听说黑龙江黑河市五大连池地区有休眠的活火山,那年去东北旅游,急切地想去看看。
电瓶车载着我们在曲折的小路上逶迤前行,眼前闪现的是黑乎乎的浮石,有的地方,巨石与碎石连成一片黑色海洋;有的则星星点点分布于火山杨树林中,状如融化的柏油。导游告诉我们:“这火山最近几次喷发时间在1720年、1721年。”
当年火山喷出的熔岩沿白河向南流去,形成蜿蜒10公里长的“黑龙”,远看像大海汹涌的波涛,近视则怪石嶙峋,千态万姿,虽经历了三个世纪,但夏天的绿色植被和冬天的皑皑白雪仍掩盖不住它黑色的龙形,所以称为黑龙山,也叫“老黑山”,是五大连池14座火山中最高的一座。
电瓶车在黑龙山南坡停下,这里是一大片熔岩喷发地,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砾。火山砾是气体喷发的产物,当岩浆中气体特别充沛时,喷发出泡沫状的熔岩,随风散落在火山周围。我们沿着栈桥前行,边走边看,路边一个直径两米的火山喷气碟吸引了我们。喷气碟还保持着它喷发时的状态,中间低凹四周高起,活生生一个大菜碟,圆形的喷气口,中心部位还像在微微冒泡,虽已冷却定格,我们仿佛还能感觉到炙热的温度。移步观景,我们又发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喷气碟,大的三四米,小的一米左右。密布四处的喷气碟,勾起人们的想象,让人仿佛感觉到了三百年前火山喷发时炙热的温度。我想象着火山喷发后的惨状,一片焦土之上除了黑乎乎的坚硬的岩石,什么生命都不存在了,或许是鸟衔来了种子,也或许是风吹来了希望,在时间老人的调和下,生命以百折不挠的坚韧打破了火神的封锁,用绿色的轻盈步伐来改变黑色的凝重,在一大片黑不溜秋的岩缝里,竟长出了矮矮的火山杨来,别看这火山杨才一人多高,它已有一百多岁了。
黑龙山顶的火山口神秘而诱人,上山的道路并不难走,有整整齐齐的石头阶梯,虽然有几个陡坡。由于相对高度不大,火山口是个直径350米的大坑,呈漏斗状,坑深145米,内壁陡峭,景象森然,俯视火山口底,令人眩晕生畏。坑里没有一滴水,大大小小的瓦砾石布满坑底。如果体力好,游客可以依着坑沿转上一圈,把整个深坑探个一清二楚。我们登上山顶最高点,此处摆放着一个石制圆盘,圆盘里刻着五大连池的地图,与五大连池的实景相对应。依着地图的指引,我们很方便地找到了五大连池的位置,头池、四池很小,二池、三池与五池比较大,奇妙之处在于五个池塘都相通相连,组成了弯弯曲曲、疏疏落落、剪不断理还乱的池塘群,从高处望去,像一串珍珠散落在大地,因阳光照耀而熠熠生辉,五大连池的芳名由此而来。登高望远,美景尽收眼底,夕阳散发着金色的余晖,天际边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老黑山打了个“喷嚏”,人间就是几百年,当不毛之地变成旅游景区的时候,人间已是多少代的更替,真可谓萧瑟秋风今又是,唯见江河万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