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路第二小学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藏宝盒”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盒盖上的公主贴纸已经泛黄,盒身也锈迹斑斑,然而,即便搬了好几次家,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的校长余祯仍一直珍藏着她的这个“半岛铁盒”。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儿,藏着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望着小铁盒,她产生了一个奇妙的念头——和孩子们共同存储一份时光记忆。于是,最近她和老师们一起为刚入校的“蓬莱小镇”一年级“小镇民”们,设计了一个专属“藏宝盒”。放什么宝贝,由孩子们自己做主。
“我想把学校全部放进去。”不知道谁嘟囔了一句,引来大家热烈讨论。3个月的校园生活,给了孩子们很多难忘的“第一”:“第一场开学典礼,我参加了才艺秀节目,这是当时摄影老师拍的照片,妈妈帮我打印了出来。”“我要存第一张小镇银行积分卡,积极举手发言就能获得积分。”“这是我第一份得了A+的作业,是我去公园捡落叶拼的画,是不是很好看?”
“除了校园生活,大家可以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你最珍贵、最不舍得扔掉的?”老师启发孩子们。
“我要放拳击手套。”罗浩诚第一个举手。
“我要放比赛的奖杯。”网球小将王俊尧紧接着举手。
“我有足球比赛金牌。”足球小子骆逸尘不甘落后。
“我要把婴儿时期的玩具放进去,送给妹妹。”刚做了哥哥的张郁东说。
“我要放奥特曼卡片,有100多张呢,奥特曼会给我力量……”沈筠凯的话引起了小男孩们的强烈共鸣。
“我想把很旧很旧很旧的小被子放进去,那个边是姨妈绣的。”女生吴効天说,尽管小被子已经破了,但是捧着它就会安心。
“我要把上次奶奶奖励我的书放进去,还要放一个……小兔子星黛露!”女生兰若瑜说。
女生王思婷想放进宝盒的是一张“和幼儿园好朋友的合影”,金妤诺也有来自幼儿园好友的珍贵礼物——一根小手链。
男生秦一斐用舌头在嘴巴里舔了又舔,说:“我要放掉下来的乳牙!嗯,现在有5颗了。”
男生黄裕乔的宝贝有点特别。暑假,他回了辽宁丹东老家,参观了鸭绿江上的一座断桥,当年那是抗美援朝的战争要道。他想把外公外婆给他买的有着红星的小帽子,放进宝盒。
孩子们好奇,余校长的宝盒里,会藏些什么?
余祯笑着打开了盒子,里面有一根皮筋:读小学时,她是齐肩短发,写字时头发总是垂下来,有一天,班主任就像变魔术一样拿出这根皮筋,帮她扎了个短短的小辫子,皮筋连同老师的爱,被她保存下来;盒子里还有一个“糖纸小人”,那是70后儿时最喜欢的手工之一;更让今天的孩子们羡慕的,是一封神奇的信,藏着来自陌生人的肯定和鼓励:小学时,余祯发现洗手用香皂、洗衣服用洗衣皂,就想能不能把半块香皂和半块洗衣皂粘在一起,生产一种新的肥皂?她把想法写在信里寄给上海制皂厂,竟然真的收到了手写的回信,夸她爱动脑筋。老师把这封信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儿时的余祯激动了半天。
余祯希望,孩子们能够尽情畅想,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任何“可可爱爱”,甚至“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儿,都可以郑重地放进宝盒。她也希望,家长们能从这一个个“藏宝盒”里,看见孩子的成长,更读懂孩子的心。
首席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