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对称和不对称 杏花楼里品早茶 宝山站崇明站设在哪儿? 立丰推菜饭肠 三枪出热力弹
第6版:上海新闻 2021-12-07

对称和不对称

董纯蕾

这段日子火遍全网的“吴姥姥”,是笔者的一位老朋友。同济大学物理系教授吴於人教书时曾拿过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退休后,玩转科普上了全网热搜。

12年前笔者第一次采访吴於人教授并发表报道,就是在“新民随笔”栏目。那篇随笔的标题叫《兴趣的不对称》。彼时,吴教授还不是“吴姥姥”,正风风火火地打造“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然而成立的头四个月里仅仅接待了600多名中学生。

物理实践工作站为中学生设计了五星级课题研究培训计划,怎料在网上征集了好几个月,却只收到3份申请表。其中还有两人,不约而同地拒绝了老师一起做实验和模型的邀约。一个说:“没有时间动手做出来,能不能只写论文?”他打算出国念大学,若能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就更有机会申请名校。另一个说:“对这题目也没什么兴趣,是妈妈说要是课题搞成了,也许能得奖,将来考试还能加分。”唯有第三个学生,是真心诚意对发明创造有兴趣。他想要利用电场杀菌的原理,发明一种饮水器消毒装置。在老师的指导下,高高兴兴地学了理论,做了模型和实验,也写成了论文。

在12年前的随笔里,笔者曾感慨:和升学择校无关的玩,总是排在最后的。最令人悲哀的是兴趣的不对称。若有一天,当大人们对科普的兴趣都被唤起,却发现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已被磨灭,该如何是好?

12年过去了,“吴姥姥”依然爱穿那件满是口袋的工装背心,依然对物理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12年间,我们还陆续采访过吴教授,欣喜地看到她的“玩转物理课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而退休后的“吴姥姥”,也继续将公益科普活动送入中小学、街道社区和展览馆,惠及青少年已超百万人次。

12年后,当“双减”政策全面推行,“吴姥姥”当年的尴尬大概不会重演了。回望当年的冷清,再看今天的热闹,不知道这是一种对称,抑或是不对称。流量的背后,还有多少“成功学”和功利心挥之不去,尚不可知。

于是,今天,写下这篇随笔的续篇,惟愿当年的忧虑永远不会成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