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蓉瑾,一个新时代楷模的名字,镌刻进了上海教育史册。昨天下午,本市举行“时代楷模”吴蓉瑾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开展向“时代楷模”吴蓉瑾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今年9月,中宣部授予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时代楷模”称号。在报告会上,她的同事、学生和媒体人讲述了一名普通的小学校长成长为“时代楷模”背后的动人故事。
“她照亮了我们的生命。”卢湾一中心小学2000届毕业生何羽艳动情地说:“23年前,吴老师成为我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能感受到,她是发自内心地喜爱每一个孩子。每天课间休息,她都会和孩子们在一起,聊聊天,给个温暖的抱抱,我涂了苹果味的润唇膏,或是换了新款式的头绳,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吴老师很喜欢读书,经常会和我们分享她正在读的书,每次都让我们听得入神。她还鼓励我们去图书馆多借书、多读书。当时,我们都以借书证上谁的借书数量多为荣。没想到,二十多年后她还记得我,把我拉进了小学的班级群,群名叫‘吴老师的宝贝们’。更没想到的是,她竟然还翻出了我小学时写的作文。她完好地保存着所有她教过的学生的作文或作业。”
卢湾一中心小学教师贺春秋的一席话引起了听众的共鸣。她说,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吴校长,应该是“充满情感”。这些年来,在吴校长的带领下,全校打磨了数百节情感教育课,包括民族情感、生命意识、自我约束、热爱科学、关爱他人、勇敢坚毅、责任意识、感受快乐等等,构成了完整的情感教育课程体系。
“吴蓉瑾同志作为一线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是上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生动实践中涌现的重大先进典型。”这是市委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向吴蓉瑾学习的决定中的高度评价。新民晚报首席记者陆梓华十多年来一直追踪报道吴校长和她的宝贝们。在报告会上她说,吴校长的微信名叫“云朵”,她的窗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云朵宝宝”。她不仅夸赞“小白云”的轻盈美丽;更会在“小乌云”低垂欲雨时提醒他,别忘了,你镶着金边,你的背后藏着一道光。
卢湾一中心是离中共一大纪念馆最近的学校。馆里经常活跃着一支小小讲解员队伍,他们是吴校长的宝贝们,也是吴校长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红色种子的一个创新做法。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员杨宇说,吴校长是当代红色教育的“领跑者”,16年间,这个“红喇叭”社团培养了千余名小讲解员,同龄人给同龄人讲述党史,志愿讲解场次超过千场,被亲切称为“传承路上的小不点”。16年中,小讲解员们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陪伴他们的吴校长,却始终如一地默默守护着学生们每一次的精彩绽放。
黄浦区教育局局长姚晓红说,吴蓉瑾有“点穴之功”。她倡导因材施教,“努力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幸福成长”是她最大的心愿。她认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个“穴道”,这个“穴道”可能是特长,可能是兴趣点,可能是隐藏的情绪,也可能是独特的品质,找准这个“穴道”点下去,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着一身藏青色西服,佩戴党员徽章的吴蓉瑾登上报告席。她说:“每周我都会利用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为孩子搭建心灵交流的桥梁,至今也已开设上百节情感教育示范课。我还与学生们做了一个约定,他们每天把自己想说的话分享给我,可长可短,老师不给评分,只做评语。我把这些情感交流的文字叫作‘晴雨表’,不管他们写了什么,都能在我这得到回应。”在她的心目中,办一所有爱的学校、做一名仁爱的教师,这就是一个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每天清晨,她第一个到校,“云朵”的朋友圈会重现熟悉的“爱的学校”。每天夜晚,她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云朵”的朋友圈会留下“爱的走廊长又长”,她说:“家长们只要晚上还没看到我发微信,就能在学校找到我。”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