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本月沪牌最低成交价90900元 上海2022年兵役登记和应征报名启动 博物馆礼仪先从家长抓起 高速未现大面积拥堵 至尊园·静园即日起正式启用“墓位找寻电子导航系统” 市民互相提醒戴好口罩
第5版:上海新闻 2021-12-18

博物馆礼仪先从家长抓起

马丹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家长们带着孩子走向户外、走进场馆,吸纳课堂外的知识,沪上多处博物馆也迎来游人如织。这样的景象自然让人高兴。然而,在不设年龄限制的展览、博物馆里,“熊孩子”们的行为正让周边观众皱起眉头,近年来,因为孩子不当的行为破坏展品的新闻也屡见不鲜。“熊孩子”和“博物馆”似乎变成了对立面,人们直呼:参观的文明礼仪还得从小抓起,而呼吁设置“参观年龄限制”的声音时有耳闻。

然而,“熊孩子”真的得靠禁吗?在我看来,其实不然。近几年来,随着公众文化素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感受历史与艺术的魅力。博物馆作为集纳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重要的教育职能。“熊孩子”与“博物馆”间,寻求引导儿童进入博物馆文明参观的疏导之策才是关键。但另一方面,文明观展的教育不仅仅针对孩子。在网上,一段自然博物馆里的视频流传广泛:一个孩子在家长看管的情况下,公然攀爬上不能触摸的展示区内嬉闹,而旁边的家长不仅不阻止,还一边笑一边让孩子摆造型拍照。

上周,重访玻璃博物馆,我也是亲眼见到一位母亲,对破碎的玻璃城堡前“不要翻越护栏”的告示视而不见,非得带着孩子跨越护栏凑近了观看。孩子不是潜藏的破坏者,“熊孩子”也不该是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其实通过正确引导,他们也可以成为博物馆的守护者,这其中,除了馆方和社会,家长也应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不仅要以身作则文明观展,也要身体力行引导、督促、约束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的天性、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博物馆里找到合适的安放之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