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5日 星期六
这条市域铁路以“示范区”命名 安居乐业新图景 “青西三镇”村书记齐取共富经
第12版:长三角/示范区 2021-12-21
长三角示范区“创新工场”聚焦“大保护和共富”

“青西三镇”村书记齐取共富经

图片说明 太浦河口 唐春宏 摄

一个是流域治理,一个是共同富裕,乍看之下两个“不相干”的话题,却因为“多方参与、多元治理”的共鸣,产生了千丝万缕的交集。政府、企业、社会资本、村集体、村民,在一体化共富之路的探寻、高质量生态文明的共建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一场关于“大保护和共富”的讨论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其中就有来自朱家角、练塘、金泽“青西三镇”的十多个村书记,特地赶到“创新工场”的他们,又会取得怎样的“共富经”?

多方参与 各方受益

洋家乐的风靡是从裸心集团创始人在莫干山中的一次骑行开始的。机缘巧合,一个来自南非的“老外”遇见了风景秀美却空心许久的村落,遂和学建筑的夫人从村舍的保护和改建着手,掀起了一股追寻简单生活方式的民宿风。

因地制宜、融于自然,一栋栋坐落于山间的民宿,和随之而来的人气,把昔日破落的村庄变成了游客趋之若鹜的网红打卡点。“长三角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区域,民众的心态是非常开放的,早期在做洋家乐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区域的人都能够接受的,而长三角以一个包容度去接受。”裸心集团首席品牌官徐嫣蔚说。

结合多年运营经验,她给出了关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建议。“我认为共富之路也好,一体化也好,重要的是多方联动和协作。企业、村子、村民、环保组织,尽管大家的角度可能不一样,但是融合在一起,从多个维度去看,探索出条不一样的路,而且这个路径里所蕴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能够让各方都受益。”

水的问题 根在岸上

“流域治理不仅是环保问题,问题在水里,根却在岸上。”从太湖治理的1.0版本到2.0版本,多年致力于环境保护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区域主任、同济大学教授任文伟一语中的道出了流域治理的问题:不能只考虑水的问题,需要人们改变生产、消费方式,需要和发展结合起来考虑,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方参与。

这一观点在南京黄龙岘村的实践中,得到验证。从无人问津的“穷山窝”到“金陵茶文化旅游第一村”,这个长江流域小村子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保护。“有的村民问,保护长江和我们有没有直接的关系?我就说,我们喝的水取自长江,怎么没有关系?”村里的环保达人吴纪全用多年的宣讲,慢慢影响着村民,让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黄龙岘村的发展是“美丽经济”的代表作。村支部书记唐国庆说,在可持续生态保护方面,多方联动非常重要。“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连接村委会、国企、社会组织,包括环保机构、项目共建事业单位、公益伙伴、高等院校等资源,加上村民自身的努力和意识的提升,才有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

各扬所长 静待花开

因为江豚保护,扬州广陵沿江村1592个渔民“上岸”,由此带来的生计和发展问题如何解决?大地风景规划院给出了“微笑沿江”的方案,通过江豚大IP的打造,让渔民们转吃“文化饭”。

这样的分享,让练塘镇太北村书记张欢峰感触颇深。“太北村在太浦河的北岸,自然风光、传统社区保存得都比较完整。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把环境保护好,把农产品保护好。我们是华东茭白第一村,6000亩3000万斤左右的产量,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相信会有公司、项目看到我们。自己锅里面的肉烧得香了,肯定会有人闻到,哪怕弄堂再深也会有人进来。”

“我们希望有一个可以将村庄整体打造的团队,但村里目前还没有什么特色产业。”朱家角镇淀峰村书记陈玉林的困惑也是不少江南村庄的困惑。

“要沉住气,从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曾经用30万“水基金”撬动6亿资本,让余杭青山村成为因内生动力走向共同富裕样本的万向信托创新研究部褚庆鑫博士说,在调集资源,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说不定就能找到适合村子发展的道路,而当项目来临时,要做好准备,这一定会是个长期项目,要把村民的利益设计在内,要有运营团队,要让所有村民理解这个事情,“人”往往才是村子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之源。

本报记者 毛丽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