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中文教学第二学期活动启动
中国援南苏丹教育技术援助二期项目启动仪式日前在南苏丹首都朱巴举行。南苏丹副总统阿卜杜勒巴吉在启动仪式上说,该项目将为南苏丹带来中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宝贵经验,为南苏丹制定中小学新课纲等教育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项目承办单位、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通过视频连线表达了为南苏丹教育领域创新和现代化做出更多贡献的意愿。目前,上教社已经为南苏丹编印部分中小学教材,在当地开展中文教学,并计划开展教育管理培训。
此次项目,是拥有60多年历史的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次参与援外工作。2011年新成立的南苏丹,政治、经济形势尚不稳定,更有热带恶劣气候条件以及传染病的存在,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对援外工作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已经在朱巴工作5个多月的中文教师赵永强表示,此次项目承办方为他们配备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当地教学条件比较落后,教室是不隔温的板房,酷暑的天气里,室内气温往往也要达到40多摄氏度,幸好还有此次援助项目添置的几台风扇可以用于防暑。当地网络信号也不稳定,“每天要挑信号好一点的时间,和家里父母、妻子通通话,报个平安。”不过,赵永强说:“虽然条件不好,但这项工作意义远大于辛苦,一点客观条件上的困难,不会阻碍我们的脚步。”
令赵永强最为难忘的,是第一期学员里一位61岁的老教师,他也是当时班上年纪最大的学员。由于经济条件不好,这位老人每天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步行来上课,来回路上就要花费4个小时,但他从没有迟到、早退、缺席过一堂课。甚至有时,赵永强到教室的时候,他已经提前在教室旁的大树下坐着等很久了。后来,这位学员还介绍自己的老年朋友一起过来学习中文。
据了解,近年来,在中国对南苏丹持续的经济、医疗、教育援助下,不少的中资企业入驻南苏丹。学中文,了解简单的中国文化,对于这些学员在中资企业就业,提高收入、摆脱贫困,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开展中文教学,项目还将邀请南苏丹的校长和教师来华接受教育管理培训,让他们把中国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育经验带回南苏丹,惠及更多师生。
目前,项目已在南苏丹推进了大半年时间,开设在朱巴中学内的中国语言学习中心已初步建成并对外开放。第一期中文教学的20名学员已经全部毕业,第二期教学也已经展开,由于效果显著,朱巴政府还希望在原有基础上能再增加一个班。 本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