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徐汇 “清瓶行动”引领节水风尚 普陀 成立“走读苏河两湾”宣讲团 “瞬间障碍” 给大狗“刷牙” 让1300多名外来姐妹不孤寂 弄堂深处有一群“多伦妈妈”
第9版:都市小区 2021-12-24

让1300多名外来姐妹不孤寂

彭浦镇海鹰居民区打造“候鸟住巢”,办求职技能培训,教育辅导孩子,教上海话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顾武 记者 江跃中)在静安区彭浦镇海鹰居民区,有一群中、青年妇女的身影,经常活跃在楼道环境清洁、小区爱心义卖、关爱老人等社区服务活动现场。这些原本默不作声、甚至见到陌生人有些害羞的外来姐妹,如今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主要得益于海鹰居委会实施的“候鸟住巢”自治家园项目,她们不但逐渐适应了上海生活,还积极反哺社区,服务他人。日前,海鹰居委会凭借“候鸟住巢”项目,被命名为2021年静安区居委会“自治家园示范点”。

“候鸟住巢”增强归属感

位于场中路的海鹰居民区,是军民共建的老小区,其中仅军属中的军嫂、外来媳妇就达到1300多人。由于地域、习俗、语言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来自五湖四海的军嫂、外来媳妇们,普遍感到生活孤单寂寞,有的还因家庭内部矛盾无人调解、难以找到适宜的就业岗位等问题而苦闷。

为帮助军嫂及其外来媳们尽早融入上海的生活,海鹰居委会已持续数年实施“候鸟住巢”项目。该项目以海鹰居民区中的随军部队军人的妻子及其他们家里目前还无法在上海落户的外来媳妇为对象,通过举办求职技能培训、孩子教育辅导、学上海话等成长辅助活动,使她们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逐步融入社区生活。同时,组成以军嫂及外来媳妇为主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既增强她们的社区归属感,又让她们在“助人自助”中成为居民区社区治理的新生力量。

组成女性之声广播队

今年,参加“候鸟住巢”项目的军嫂及外来媳越来越多,受益面也越来越广。姐妹们经常会聚在一起,参加各类服务社区、愉悦自己的活动。如举办读书播音分享行动:军嫂们自发组成女性之声广播团队,在喜马拉雅频道每周定期分享关于家庭、情感、生活方面的心理书籍,从而排解姐妹们疫情期间居家的寂寞,同时提高大家的知识素养。举办关心关爱老干部遗孀端午共建活动:与静安区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战士和老军嫂们一起包粽子,欢度端午,并聆听前辈们绘声绘色讲述战争年代的军嫂故事。

举办候鸟“住”巢家庭爱心义卖活动:“候鸟住巢”志愿者团队在居民区中心花园开展了爱心义卖主题活动,许多家庭大人、孩子携手参加,筹得的善款全部用于社区救助帮困。开展关爱儿童、爱党爱国教育活动:郎振宇、曾琛等军嫂以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站志愿者身份打造学习平台,组织社区青少年儿童开展了天安门立体拼图、儿童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和财商培训等活动;邀请驻镇部队官兵和社区孩子们一起学军史、唱军歌、参观退役军人建党百年书画作品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