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行家讲述歼-8“双二传奇” 《虎!虎!虎!》的幕后
第19版:军界瞭望 2021-12-27

《虎!虎!虎!》的幕后

《虎!虎!虎!》中逼真的日机空袭镜头

拍摄美军机库被毁的镜头

完成改装的道具飞机被吊上“约克城”号航母

80年前,日本偷袭珍珠港,损失惨重的美国奋起反击,用四年血战赢得太平洋战争的最后胜利。对电影界来说,偷袭珍珠港是并不简单的历史事件,也是极具吸引力的拍摄题材,而反映这场战役的诸多影片中,大家公认品质最好的莫过于《虎!虎!虎!》。

用镜头还原历史

1962年,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推出的诺曼底登陆题材影片《最长的一天》大获成功,于是一发不可收,决心再接再厉,把珍珠港事件也搬上银幕。和别的电影不同,福克斯没把心思花在设计紧张的情节上,也不请大牌影星加盟,而是在“还原历史”上下功夫,希望赋予影片“一种纪录片的感觉”。

作为偷袭珍珠港的始作俑者,日本在该片中的戏份少不了,如果让美国人来演日本的主谋,很容易“失真”,于是福克斯争取到日方配合,电影拍摄分为两条线,美方剧情由好莱坞导演理查德·弗莱彻担纲,日方剧情先由传奇导演黑泽明执导,后来换成了更懂得团队协作的深作欣二和舛田利雄。

剧本上,导演选中美国历史学家拉迪斯拉夫·法拉戈的《破碎的封印》和戈登·普兰奇的《虎!虎!虎!》作为改编基础。普兰奇在二战中当过美军太平洋战区历史编辑部主任,后又到美军占领的日本采访当事人,自然对珍珠港事件细节了如指掌,因此被聘为影片历史顾问。日方也聘请当年偷袭计划制定者、旧日本海军舰队航空参谋源田实当顾问。为了尽量让历史细节还原,福克斯从1966年起花了三年时间搜集、考证大量资料,美方导演弗莱彻回忆,“光研究材料就装满了几个房间”。剧本一度长达676页,后来逐步缩至176页,连珍珠港事件中首开机枪击落日机纪录的水兵约翰·威廉·芬都出现在影片中。

“夏威夷工作室”

对于影片拍摄,美军很给力,不仅让大批现役水兵利用闲暇时间参演,还安排“约克城”号航母参加拍摄,并用航母把大批道具转场到夏威夷,那里有影片拍摄的大本营——福特岛上的79号机库。

这个机库正是1941年日军空袭的重点,外墙上的斑驳弹痕依旧清晰可见。当年机库废弃后,里面的东西都搬空了,正好能租给摄制组拍片,不但可以放布景、演员化妆、做特效,还能充当道具制作车间,像片中出现的日本小潜艇、被炸飞机的玻璃纤维机身等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还有50多辆老汽车,有些是从废车场翻出来,有的特意做旧成1941年的样子。为了跟上影片拍摄进度,几乎每天都有超过300人忙里忙外。

为真实再现珍珠港遭袭,拍摄都尽可能在事发地进行。弗莱彻说,“你不能造假,(地点)给人一种历史的准确性。这就是当初事件发生的地方,它会对画面感觉和电影表现力产生很大影响”。得益于军方支持,剧组在夏威夷群岛23个地点实景拍摄,包括军用机场所在地福特岛,以及希卡姆机场、惠勒机场等,这些地方离79号机库都不远。弗莱彻回忆:“没有比这更复杂的电影了!几乎每次拍摄都是烟雾、火焰、爆炸声四起,不是飞机俯冲轰炸,就是战机被机枪击毁,要不就是鱼雷发射。”

“福克斯空军”

1966年,当福克斯论证这部电影是否可行时,曾提出两个难点,其一就是如何再现当时的海空大战。至于舰船,剧组制作了29艘按比例缩小的美日舰船模型,另外还有用于近景的全尺寸实体模型。但这招在空战拍摄时不太好使,那些地面被炸毁的飞机姑且可以用玻璃纤维制成的实体模型替代,但天上飞的怎么解决呢?要知道,珍珠港事件当天共有351架日机飞到珍珠港,其中零式战机79架,鱼雷轰炸机143架,俯冲式轰炸机129架。电影拍摄时,距离二战已过去20多年,这些飞机要么殒命战场,要么被拆毁,美方保留的战机也不多,在根本不知CG特效为何物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可是不小的难题。

为了重建当时美日空中力量,福克斯不惜血本,先是满世界征集“飞行古董”,美军飞机倒是搜罗到一批“原装货”,如B-17轰炸机、P-40战斗机等,但日军装备只弄到两架勉强还能飞的零式。无奈之下,剧组只能找“替身”——通过改装机身大小相仿的美制教练机来“冒充”,像AT-6改装成零式,BT-13变身为九九式俯冲式轰炸机,至于机身较长的九七式鱼雷轰炸机,就将AT-6的前半部和BT-13的尾部拼起来。就这样,福克斯打造出由46架飞机组成的机群,一度戏称为“福克斯空军”。制片方还从现役、退役美军及航空公司招募了47名飞行员,组成绰号“虎!虎!虎!”的特技飞行队。

这些飞机累计飞行4000小时,耗油13.5万加仑,为该片赢得奥斯卡视觉效果奖立下汗马功劳。不过福克斯的投入实在不斐,三款飞机的改装单价分别为1.2万、1.8万和2.3万美元,影片投资也从最初1500万美元追加到2500万美元,难怪导演弗莱彻说:“我们再现珍珠港事件的钱,比日本偷袭花的还多!”

价值不容低估

虽然摄制组已十分严谨,但片中还是有“穿帮”镜头。不过,拍摄中的一些突发状况令剧组“假戏真做”,反倒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像一架装炸药的飞机本该是遥控滑行后再撞到地面其他飞机,但不知怎么地飞起来,眼看就要失控,剧组只好提前引爆,拍出来的人群逃跑场景十分逼真,因为那真是逃命!还有一次,B-17轰炸机着陆时只放下一个起落架,剧组便“将错就错”,拍出单起落架迫降的真实画面。但还有些“岔子”就没那么幸运了,拍摄“内华达”号战列舰挨炸时,由于风向突变,导致一些人被烧伤,而飞行员盖伊·斯特朗在拍摄俯冲轰炸时坠毁遇难。

让人不解的是,当时投资仅次于《埃及艳后》的《虎!虎!虎!》上映后却票房惨淡,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甚至称为“史上最死气沉沉的大片”。不过总的来看,该片价值不容低估。一方面,实打实的海空大战场景确实令人震撼,很多镜头都被后来的影视作品“借用”,弗莱彻更是直言:“这部电影是技术杰作,我们需要很多运气和上帝的恩典才能得到这些镜头,但我们做到了。”另一方面,该片具有史料价值,是诸多同题材影视作品中考证最严谨、综合水平最高的,有人甚至视其为珍珠港事件的纪录片。

梁君 孙文静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