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炎热的夏日到寒冷的冬日,在东街的四个月蹲点采访,我们一边记录,一边陪伴,与中华路地块的居民一同经历了他们人生中的大事。
每家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征收的不同阶段,也都有不同的心情。我们感受着他们的开心、激动、忐忑、纠结,也和他们一起为最终征收高比例通过欢呼雀跃。
张宝林,那个家里房子仅19.9平方米却有17个户口、不知怎么办的老党员,他的心病在我们报道后牵动人心。有网友留言:“数砖头,论人头,都想得头大”“希望皆大欢喜,大家生活开开心心”。最近,张宝林告诉我们,旧改不能改亲情,谁家困难大就让着谁,家里人通情达理,他也分得公道,问题基本解决了,终于可以告别老鼠蟑螂相伴的日子。我们真的为他感到高兴。
是的,征收不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善,也是对人心的考验。东街居民王祥康的妹妹王意娥一句“和为贵,兄弟情,希望动迁能改善他们老夫妻的晚年生活,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让我们听后,也湿润了眼眶。
四个月的采访,有汗水、有雨水、有泥水、有泪水。8月盛夏,我们采访老枫杨和大树周围居民的故事,树下的旧时光让人留恋,年轮中饱含的苦涩却是更令人喟叹的现实。9月,台风“灿都”来袭,我们冒着风雨,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做“老城厢的风雨守夜人”。居委干部给初三的儿子点外卖,连着多日在单位值班通宵,只为守护好老城厢的老屋和老人。9月底,“秋老虎”肆虐,我们跟着经办人和评估公司工作人员上门评估,上上下下攀爬那一只脚都站不下的狭窄楼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脚底打飘,工作人员却始终一丝不苟,水都顾不上喝一口,让我们心生敬佩。
经办人陆文宾生病时,居民自发送来润喉糖、止咳药、口罩……他说:“很开心,我对居民好,他们也对我好,我尊重他们,他们也尊重我。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他们每一家都能开开心心地搬家住进新房!”陆文宾的话,道出了经办人们的心声,也是上海旧改不断刷新纪录的最大奥秘。
今年,是上海中心城区旧改攻坚之年。11月以来,虹口和黄浦多个旧改地块征收签约破99%。截至上月底,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达到80万平方米,占全年目标的114%。4万户居民告别了拎马桶的日子。
东街,在上海旧改的版图里,其实不算特别,十分平常。但就是这份平常,让它更有代表性,也让我们更易看清全貌,看见一切行于正轨的淡定从容。静水流深,这背后是一座人民城市为改善人民生活、从未停歇的努力和须臾未忘的初心。
本报记者 屠瑜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