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让北京冬奥更好看 上海小囡乐享冰雪嘉年华 一本送给孩子的冬奥书
第8版:文体汇/聚焦 2022-01-15

一本送给孩子的冬奥书

——《一起来看冬奥会》创作背后

图书腰封配上一块“金牌”

《一起来看冬奥会》封面

无数银色雪花闪闪发亮,从封面铺到封底;一块凹凸烫金的大金牌,可以直接取下来挂在脖子上。腰封“红丝带”上还满满印着冠军、明星、大咖荐书人的名字。眼前的这本《一起来看冬奥会》从包装看就充满体育气质。

为孩子写成的这本冬奥书的两位作者是陈裕华和菜阿滑。这本冬奥书的背后,是一次奥运种子的播撒。作者希望,以冬奥为契机,让更多孩子感悟“奥林匹克精神”:它在每一回的坚持里,在每一次的挑战中。通过阅读一起向未来,能有更多孩子热爱体育,参加运动。

让孩子能看懂

冬奥知识有点“冷”。要写一本让孩子都能看得懂的冬奥书,不能用太多的专业体育词汇去堆砌。文字作者陈裕华坦言,以往的创作中很少需要放入这么多的“知识点”,冬奥会是个很大的题材,围绕这个主题,可以讲的东西太多太多,“更像是一个千层蛋糕,一层接着一层。”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冬奥。”这是两位作者创作时始终坚持的。陈裕华坦言,为孩子写书,更要注意趣味性和“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讲了多少知识,讲得全不全,而是怎么讲孩子才听得进去,否则反而会产生“劝退”效果。“这本图画书的意义是在孩子心里播下一颗热爱体育的种子,产生试一试的勇气,而不是指望孩子看了之后马上学会某项运动。”

没有亲身经历冬奥会中的那些运动项目,怎样去介绍细节?没有亲眼见过运动员们使用的器材,怎样画得准确?

“这需要大量查阅资料,形状、尺寸、颜色、种类、质地……各种角度各种场景都要查。”陈裕华说,在写作过程中,也会遭遇幸福的烦恼。两位作者不是苦于找不到信息,而是信息太多了。在成稿后,编辑对书里的所有内容都一一进行了查证、核实。出版社还专门邀请专家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审定,一些有出入的说法、术语等,都以北京冬奥会官网信息为准。

图文高度配合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陈裕华坦言,如果把《一起来看冬奥会》比作一位美人,那么漂亮的运动主图是这位美人的颜值担当,环绕主图的趣味小图则是她的内涵体现,“图画作者菜阿滑消化了每一个知识点,并画出自己的理解。当看到编辑发来的第一幅草图时,我觉得,自己遇上了知己。”

菜阿滑告诉记者,他最得意的部分是创作的两个小动物——小企鹅和小北极熊,在全书贯穿始终,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

种下冬奥之树

作者陈裕华是一位母亲,即将迎来北京冬奥会,不光孩子学校里可能需要制作观赛小报,孩子也变身“十万个为什么”,在观看冬奥新闻时不停问问问,“如今有了这本书,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之后,相信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北京冬奥会一共有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跟孩子说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用图像展示就方便多了。作者用一张“冬奥之树”的思维导图帮读者理清思路。分叉的树枝用来形象比喻冬奥会比赛大项里面有分项、分项里面有小项,设计巧妙;15朵大雪花代表15个分项比赛项目,简单清晰;每个分项名字下面还有数字,代表有多少个小项,数量关系相当直观。

在开篇给孩子们种下这棵不断成长的“冬奥之树”,暗示体育精神就像枝繁叶茂的大树,生机勃勃,生生不息。作者期待,这本书能陪伴孩子们见证一届届冬奥会,“奥运盛会终会落幕,但体育运动永不止息。在体育运动中探索身体的潜能,探索对这个世界的热爱,这就是奥运会带来的意义。”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