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从“家长执照”说开去(上)
第21版:金色池塘 2022-01-28

从“家长执照”说开去(上)

去年底,《杭州日报》刊登消息,在杭州市上城区,有9.3万名家长正在“考取”一本“星级家长执照”,等级从一星到五星。由于“星级家长执照”工作受到多方“点赞”,杭州市教育局将在全市推进“星级家长制”的实践探索。杭州的“家长执照”信息披露后,学校老师以及家有成长期孩子的家长都纷纷发表看法。那么,“金色池塘”朋友圈朋友又是怎样看的呢?

熊孩子是怎样炼成的?

敏婕

镜头一:前年5月29日晚上9点,河南洛阳某影厅内,大家都在观影,一男孩走到银幕中央,不断地用手拍打银幕,拍打时间持续了半小时,银幕被拍得凹陷下去。当影院要求赔偿时,监护人以“影院未提醒顾客银幕不可触摸及拍打,孩子身心受到了影响”为由,拒绝赔偿。

镜头二:2013年,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出的一件玻璃展品“天使在等待”,被“熊孩子”摇晃拉扯使展品损坏,在拉扯展品的过程中,“熊孩子”的家长居然全程在一旁拍照。七年之后,同样的悲剧却再次上演。一件正在展出的玻璃城堡由于两个小朋友在观展过程中翻越展区围栏,在追逐玩闹的过程中撞到展柜,对该件作品造成了破坏,城堡的塔尖倒塌、破碎,其余部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破损。

镜头三:我所在的学校。某男孩进入小学后,在学校不听老师的教育,上课时一直忙着做自己的事情,下课时在走廊狂奔,看到同学踢一脚、打一下。他听不得老师批评,一批评就耍赖,甚至还有用拳头、书本敲自己头、撞墙等极端行为。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自小由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认为孩子小,顽皮很正常,也不和孩子的父母讲实情。等到父母知道真相,再要教育,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熊孩子就这样养成了。分析原因,可以找出一大堆,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般来说,熊孩子的后面都有熊家长。由于熊家长对孩子不加管教,任由熊孩子无法无天,熊家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非不分,善恶不辩,甚至胡搅蛮缠。如此家长,你能指望孩子将来能有多大出息?

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

刘晖

小林和妹妹是龙凤胎。上了小学,随着学科内容的逐渐加深,妹妹成了“学霸”,小林却在各方面都不太“成功”。爸爸妈妈感到很困惑:一样的家庭环境、学校和教育,为什么兄妹的差距会这么大呢?

小林是幸运的!爸爸妈妈没有总是把他和妹妹做比较,一味责怪;也没有变本加厉地给他报各种辅导班、增加作业,施加压力。他们先是冷静地观察分析了小林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觉得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又充分地和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想从学习方法上给小林一些帮助,但是都收效甚微。

就这样“放弃”小林吗?当然不是。爸爸妈妈通过观察和沟通发现,小林虽然学数学很困难,可是文科还是不错的,特别是美术老师对小林的字、画赞不绝口。他们慎重考虑后决定,让小林学习书法绘画试一试。后来小林自己回忆说:“虽然当时还很小,但是当爸爸妈妈陪我在书法教室坐下,当我拿起毛笔的时候,我的心突然就安定了。”后来的事实证明,爸爸妈妈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小林的书法绘画水平进步神速,小小年纪获奖无数,人越来越自信阳光,对学科的学习也没有先前那么畏惧了。小林先是凭借不错的中考成绩和艺术加分考进了一所区重点高中,后来又以文化课达普通本科线和专业课全国前三的成绩考入了一所一本院校。今年,小林和妹妹都考取了研究生。

其实,作为父母,不一定需要多么专业的育儿知识,最最重要的是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大自然完美的创造,既要严格要求,更要因材施教,爱、理解和包容才是家最重要的意义。

和儿子一起“追星”

李文娟

又逢假期,孩子们的一日三餐、文化补习,成为办公室妈妈们工作之余的闲谈主题。有的紧逼围,视频监督;有的安插长辈,遥控指挥;也有的行其计,听其言。

同事小张说了自己的育子攻略,她参加了一个青春期心理教育群,群里经常举办青春期心理教育公益讲座,小张是忠实的听课者、互动者。她学以致用,对儿子的教育,注重沟通、引导和尊重。

儿子初三时,一个著名的演唱“组合”来沪举办演唱会,儿子是“组合”里主唱的超级粉丝,心心念念想去现场看演唱会。中考前学习关键时刻,这时候提出看一场演唱会,家长肯定不赞成的,何况一票难求。小张看着儿子每天放学回家,盯着门后“组合”偶像海报发呆,与其让他心神不定,不如满足儿子的心愿。于是,她悄悄托朋友买来两张近千元的演唱会门票,准备陪儿子一起去。

这天他们早早来到演唱会现场,想不到现场粉丝比肩接踵,儿子在脸上、手背上盖上印有“组合”的蓝色印章,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小张受现场的感染,也盖上蓝色印章,儿子兴奋地抱起小张原地转了起来。演唱会的现场,小张和儿子随偶像一起唱、一起跳、一起挥动荧光棒。演唱会结束,小张和儿子喉咙都哑了,但从儿子的眼神中,看到了快乐、满足和信任。一场演唱会,带给儿子也许是一时的开心,但家长陪着他一起追星,给予他的自信,也许是青春期勇于面对困惑的底气。处在青春期孩子有时比较叛逆,只要家长多和孩子互动,多点理解,多点信任,成为孩子的朋友,那就能和孩子快乐度过青春期。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哲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儿子幼儿园毕业时,正巧赶上一家私立学校创办,他们到幼儿园来宣传,说下课的铃声都是著名的乐曲,我心动了。没想到,校长是数学老师出身,教学也偏重数学,而儿子对数学却不感兴趣,进了学校,多花了钱不说,儿子的学习始终在末位,最后被学校“赶”了出来。

虽说换了学校,但儿子的学习基础在那里,更由于对考试的抵触,每次都是垫底。校长找我谈话,要送他去工读学校。我和校长争论起来,他仅仅是考试成绩不好,但他的品德好,动手能力强,知识面也很广,小学四五年级就看霍金的《时间简史》以及《易经》等书籍了,所以工读学校是坚决不去的。在我的坚持下,最后妥协,以留一级作罢。

中学毕业前,儿子说他想考中专。我从他学习的实际出发,予以支持。结果,他在中专的四年中,学习成绩稳步上升,还拿到了三次奖学金;尤其是第四年,还得到了第一名。

后来,儿子去了国外学习。他在四年的学习中,没有缺席一次课,也没有迟到过,还在二万多名学生中,作为四十名成员,拿到了奖学金。他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认为老师讲得不对时,敢于和老师争辩。老师很喜欢和他讨论,课堂上没有讨论结果,还会让他到办公室继续。老师对他的评语是:你不像是中国大陆出来的。

回顾儿子的求学经历,我深刻感受到,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要从孩子的长处去发挥。儿子的知识面较为广泛,动手能力也强,但他不善于应对考试,有货倒不出来,最后选择中专,正是长处得以发挥,也才有了今天。

从小要做“规矩”

王克

上海人管教小孩有句口头禅——做规矩,我家孙女也不例外。儿媳是师大教育学硕士,所以做“规矩”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她的肩上。

孙女一进幼儿园她妈就给她做规矩了。先学刷牙、穿衣、吃饭,从力所能及的生活常识做起。人不够高,就站在小板凳上,儿媳先握着她的手刷,然后让她自己刷。衣服先帮她穿,然后让她自己穿。儿子家里是分食制,吃什么吃多少自己夹,到盘子里就得光盘。每天回家都要复述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临睡前看一下课程表,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品。

做规矩关键是严格和耐心。一次全家聚餐,孙女发“嗲”要老妻喂,儿媳不允。孙女耍起了小“脾气”,老妻不忍,儿媳坚持,最后还是孙女败下阵来。事后儿媳说,做规矩要严格,这个时候不能向她“服软”,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刷牙穿衣这些小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这是耐心。好规矩培养了孙女的自觉性,进了学堂后,很多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都是自己完成,在一定程度上也让父母省了心。别看规矩只有两个字,但包含了丰富的内涵。给孩子做规矩除了孩子父母的决心,还要有我们长辈的积极配合。

其实,家长们都明白做规矩的重要性,但往往关键时刻掉链子,实行长臂管辖,弄到最后不欢而散。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就先要做到。为人师表才能立规矩、做规矩,培养出好孩子。很多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做规矩,无从下手,我在想,要是能把该要立的规矩列个清单,推广普及,对合格的发个“文凭”以资鼓励,岂不善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