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AI解说员 助你看清冰壶“棋局” 滑雪机器人  六足  双板  灵活避障 智能教练 让冰上训练更有效 期待科技冬奥背后的“中国力量”
第5版:科创上海 2022-02-14

智能教练 让冰上训练更有效

冬奥来了,如何通过人工智能为冬奥健儿的体育训练赋能?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教授、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立华团队研发的智能冰上运动训练分析系统,让“智能化”教练亲身指导,助冬奥军团化身“冰雪精灵”。

晶莹冰场上,花样滑冰的运动员伴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观众无不沉醉其中。然而,张立华教授却不止欣赏着健儿们的赛场风采,长期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感知相关研究的他,在运动员们舞动、旋转的身影中,敏锐察觉了动作识别与检测、运动分析与追踪等AI技术应用的可能性——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冰上运动训练水平。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张立华团队打造出智能冰上运动训练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算法对滑冰运动员的动作、姿态、速度等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对比,从定性、定量再到定制化分析每个运动员的特点,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与效率,有效减轻教练员工作负荷,实现科学训练、有效提升运动员训练效果和竞赛成绩的目的。

“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分析冰上运动员的骨架、各关节的动作、姿势,这叫运动目标的骨架节点识别和可视化。”张立华介绍。

以往专业教练总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运动员,如今智能冰上运动训练分析系统却让高清摄像头在场边实时动态监督运动员,通过运动目标跟踪与轨迹可视化,在监控屏幕上识别每位运动员身上的骨骼关键点以及运动轨迹,显示出各类运动指标的统计信息。“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的运动轨迹、姿势一目了然,从定性的教练员的分析,变成定量的科学分析手段。”

对于花样滑冰而言,评判标准更多,智能冰上运动训练分析系统通过三维骨架节点检测与姿态估计,帮助运动员改善姿势的规范度与美观度。而运动目标3D模型可视化,则为花样滑冰运动员旋转计数这样的技术分析提供了便捷。

未来,张立华团队将面向专业和大众运动项目开展比赛训练分析算法及应用系统研究,根据现有基础建设竞技体育比赛训练智能分析平台,实现训练辅助分析、比赛辅助裁判等智能化应用,并建设示范性智能化体育比赛场馆、大众体育智能化示范设施,让广大群众能够在日常运动中感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全新体验。

“这项技术既服务于国家,体现中国冬奥的科技水平,也在将来服务于全民运动普及水平,发挥最大的价值。”张立华说。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