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上海市公关协会换届 “禁停神器” 《大上海》将在阿联酋播出 “金牌店小二”留住“白玉兰” 从15只“仙鹤”中寻找“江南” 
第3版:要闻 2022-02-24

从15只“仙鹤”中寻找“江南” 

方翔

2022年,古猗园,500岁!

历经长达一年多的细致修缮,嘉定南翔的古猗园在年初对公众开放后,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不少人来此寻觅江南春意。但你是否知道在古猗园中有多少只“仙鹤”泥塑呢?其中又有几只是“离开”地面呢?这样的问题在海派“园林考古”爱好者的朋友圈中热传。

古猗园中有多少只“仙鹤”,在此次修缮中,文保部门做了统计,不在地面的“仙鹤”数量确切为14+1。14只在鹤寿轩上,其中上屋檐共8只,下屋檐共6只,寓意喜事到来,吉祥和睦;另外还有一只在白鹤亭上。这只白鹤展翅欲往南飞,呼应着“白鹤南翔”的传说,亭子柱上楹联写道:欲问鹤何去,且看春满园。

仙鹤在江南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苏东坡在徐州时就曾作《放鹤亭记》。历史上的上海地区是仙鹤的主要栖息地,今上海地区旧称“华亭”,因而鹤也被叫作“华亭鹤”,还流传有许多华亭鹤的故事。在松江醉白池中,也有座鹤唳亭。亭子的建造很有特色,亭顶是一只单脚站立,长颈向天的白鹤。这座亭是为纪念西晋大文学家、书法家陆机而建造的。陆机在临死前曾感慨地说:“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这就是著名典故“华亭鹤唳”的由来。

据上海建筑装饰集团古猗园修缮项目负责人介绍,在修缮工程的一开始,工人师傅对于白鹤究竟是什么鹤,有不少的疑问,通过对比老照片并邀请苏州传统泥塑非遗传承人加入修复工作,终于做到了修旧如故。特别是白鹤亭上的仙鹤,与一般的丹顶鹤还不完全一样。最终通过此次修缮,结合现代科学的修复方法和修复材料,既体现了泥塑的一般本质特征,又展示了江南文化的鲜明个性。

叙事是园林景观的灵魂,更是文化精神的重要呈现。古猗园七任园主,多是江南文化的代表,其突出者如李流芳,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他在明代崇祯初年购得古猗园,并著有《檀园集》。李流芳的故事,是典型的江南文人故事,为古猗园涂上浓厚的江南色彩。

要讲好园林的故事,就要寻找通过好的叙述载体,来凸显园林的灵性与魅力。5个百年,岁月悠悠过去,古猗园从私人空间转化为城市公共景观、开放性空间,特别是经过修缮,依然“年轻”,并成为上海城市的“珍宝”之一。

不久前举行的市委常委会指出,要按照中央要求,结合上海实际,切实加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展现传统江南水乡地区文化特色和生态环境水平。

“翻看”着历史文化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循着如今流行的“城市考古”足迹进行“园林考古”,可以发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除了古猗园、醉白池之外,在上海的传统江南古典园林还有豫园、秋霞圃、曲水园等。作为一个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城市,上海还有许多中西融合宅园,如:课植园、桂林公园、康健园、漕溪公园等。

海派“园林考古”,不仅是把耳朵听到的故事转化为眼睛看到的,更是发现不曾被发现的文化资源,挖掘不曾被挖掘的人文价值。“江南”,不仅从地理意义上而言,更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诠释。江南文人故事、江南诗意……都是江南文化的华彩乐章。

你的“江南”和我的“江南”,是否是同一个“江南”呢?或许从海派“园林考古”中可以找到答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