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接到电话覅慌,最重要老实讲 每个罕见病患者我们都不能放弃
第4版:上海新闻 2022-02-24
“蝴蝶宝贝”“瓷娃娃”“月亮孩子”“熊猫宝宝”……

每个罕见病患者我们都不能放弃

新华医院儿内分泌遗传科主任邱文娟

新华医院肾脏内科主任蒋更如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9岁的小强,从小背部弯曲畸形,在本该快乐的童年里忍受着病痛和折磨。去年,他在上海新华医院脊柱中心被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接受了手术治疗。这种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头号遗传病杀手,主要表现为以四肢近端为主的进行性肌萎缩无力,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丧失各种运动功能,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今年春节前,小强在新华医院注射了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现已完成2次注射。这种药,曾因70万元的“天价”受到关注。去年的医保谈判中,该药再上热搜,最终以33000元左右的价格敲定。热搜背后,是国家相关部门的决心——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

这个小群体,说的就是罕见病患者。“蝴蝶宝贝”“瓷娃娃”“月亮孩子”“熊猫宝宝”……这些美丽名字的背后,是多数人难以想象的痛苦。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记者来到新华医院,听肾脏内科主任蒋更如、儿内分泌遗传科主任邱文娟等专家聊聊他们眼中的罕见病。

50%于儿童期发病

听说记者来采访,新华医院肾脏内科主任蒋更如十分感慨,“谢谢你们关注罕见病和患病群体,他们太苦了!”他介绍,目前国际公认的罕见病近7000种,约占人类疾病种类的10%。整体来讲,罕见病并不罕见,在中国预计有超过2000万人。罕见病80%由基因缺陷导致,50%于儿童期发病,30%于5岁前死亡。常累及人体多器官,多系统,呈慢性、进行性耗竭性发展,多为终身疾患,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新华医院是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罕见病定点诊治医院,不少全国各地走投无路的患者来到这里,他们中有的已经在求医路上奔波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有的辗转多地,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这里,渴望“一锤定音”。2021年,新华医院诊治的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121种)的罕见病患者超5700人。

不明原因腹泻、呕吐,持续半年,皮下脂肪消耗殆尽,虚弱得不能下床,几乎变成“纸片人”,5岁小男孩承承(化名)患上了什么“怪病”?承承的妈妈说,当地医院曾怀疑肠梗阻,进行了手术治疗,但并没有缓解症状。他们先后辗转福州、广州、北京等各大医院,最后来到了新华医院。猜测、讨论、验证、否定、再猜测……专家组每天反反复复地了解病情,更新化验结果及病情进展,终于柳暗花明——儿童肾脏风湿免疫科主任郭桂梅查找了上百种罕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后发现,承承患上的是一种名为赖氨酸尿蛋白不耐受症(LPI)的罕见病!因基因突变,孩子摄入蛋白质后,会出现呕吐、腹泻、昏迷、无力等症状。找到病因,对症治疗,承承的身体状况开始恢复。这种罕见病,全球报道仅两百例。

早确诊早发现最重要

“患者和家属们为了一纸诊断已耗费大量精力,但最苦的还不是确诊,对治疗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更让他们焦虑,甚至恐惧。”蒋更如说。

罕见病发病率低,诊疗难度大、漏诊误诊率高。能否早确诊、早治疗,对于罕见病患者的生存周期和生存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华医院先后开设了儿童、成人的疑难杂症与罕见病专病门诊,其中,外省市患者超81%,罕见病诊断率75%。

男孩乐乐6个月左右时,被家人发现和别的小孩不一样。他不能翻身,也不能独坐。1岁之后肌力低下更明显,不能抬头,说话声音轻且含糊不清,紧张时双上肢不自主抖动……脑瘫?外院的诊断让乐乐的家长有点怀疑。一家人抱着孩子来到新华医院,最终确诊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治疗及时,乐乐明显好转,摆脱了“脑瘫”的标签,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

“早点,早点,再早点!”儿内分泌遗传科主任邱文娟说,最心痛的,就是看到罕见病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外地患儿阳阳在新生儿筛查时发现患有甲基丙二酸血症,这是由于体内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的缺乏导致甲基丙二酸不能够正常被代谢而引起的疾病。“两个月大时,阳阳来到新华医院求诊,但已经晚了。血色素只有2克,而一般正常人是10克,磁共振发现大脑像纸一样薄。如果从确诊后立刻治疗,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延误了一个多月,孩子神经系统受损,病情不可逆了。”邱文娟强调,在儿童罕见病治疗中,早确诊、早发现至关重要。她接诊的罕见病儿童中,如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孩子,从小发病后及时来医院治疗,效果良好,有的还出国留学、结婚,过上正常生活。

推动罕见病临床诊疗规范工作,这也是新华医院罕见病专家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近3年来,新华医院参与编著了《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等15部罕见病专家共识。

攻克疾病越来越多

如今,随着社会对罕见病及患者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加上多组学、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治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罕见病被逐一攻克。如用生物制剂治疗克罗恩病、用酶替代药物治疗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法布雷病,均可达到临床治愈。

28岁的小杨刚升级成宝妈,但宝宝在新生儿筛查中发现是法布雷基因携带者,法布雷病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伴性遗传的溶酶体储积症。通过倒查,小杨发现自己也是携带者。在新华医院就诊后,小杨才意识到,自己脚肢端一碰东西就有烧灼痛感,这正是法布雷病常见的首发症状。如果不进行治疗,患者会逐渐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并危及生命。眼下,她正在新华医院进行酶替代治疗。医生们也会对宝宝进行跟踪,根据酶缺陷程度及时干预治疗。“今年的费用通过医保和商业保险已经基本覆盖了,后面每年三五万也还可以承受,积极治疗,生活充满希望!”小杨说。

“随着越来越多罕见病药物进入医保、商业保险,以及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尽管很难,但相信罕见病的春天很快会来。”蒋更如说。去年8月,上海首例享受“沪惠保”儿童法布雷病酶替代治疗在新华医院顺利完成,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所需的注射用阿加糖酶β药品费用,可通过特定高额药品费这项进行报销,报销比例达70%。今年,7个罕见病药品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

首席记者 左妍 通讯员 陈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