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垃圾投放时间,每个小区垃圾箱房前就出现了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这样的场景你一定很熟悉。不过,在杨浦区,这一场景正逐渐消失——自从有了AI算法教会摄像头识别干湿垃圾、非指定时间段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垃圾分类智能监控系统正在杨浦居民区中推广普及。
记者昨天从最早探索将垃圾分类智能监控纳入“一网统管”的五角场街道获悉,目前该系统在居民区覆盖率为70%,非投放时段乱扔垃圾的数量已总体下降了1/2;同时,垃圾分类指导员总数也下降三成。接下来,五角场还将试点每个小区仅保留一名指导员,并争取最终全部撤离。
垃圾箱房监控升级
在垃圾箱房、垃圾桶前安排指导员,是目前基层社区的普遍做法。在杨浦区最早给所有居民区的垃圾箱房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江浦路街道,一群戴着党员徽章守在垃圾桶旁的“江浦大叔”,曾经成为一道风景。
2019年初,江浦路街道给垃圾箱房上安装监控探头,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时时掌握管理情况,及时处置问题。2020年底起,五角场街道引入数字化手段,率先在居民区垃圾箱房安装智能监控设备系统,迄今已安装157处,基本实现垃圾箱房全覆盖。
具有深度学习能力
据五角场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肖文斌介绍,一方面,居民有延长投放时间的需求;另一方面,基层也有“减负”需求。因此,与其大面积铺开人力蹲点,不如借用人工智能。
如今安装在垃圾箱房的智能监控系统,具有深度学习能力,能够越来越精准地识别湿垃圾中混入的纸张等干垃圾,也能自动识别非投放时间段出现在垃圾箱房附近、疑似拎着垃圾袋的行人身影,还能识别湿垃圾未破袋、垃圾桶满溢等情况。在语音劝阻不文明行为的同时,将相关图像发送到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及城运等管理部门的“一网统管”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平台,提示相关人员及时到场处置,形成一个处置闭环。
居民区覆盖率70%
在率先安装智能监控系统的国定一社区、政立路580弄等处,基层工作者都很欢迎这个社区数字化治理的“新伙伴”——有了它,垃圾箱房前的“蹲点模式”就可以被巡查、收到报警通知前往处置的工作模式取代;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后,非投放时间乱扔垃圾的总量减少了50%~85%,保洁员也轻松多了。所以,一些尚未安装的小区都在排队报名,希望加入这个“一网统管”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的“朋友圈”。
目前,这个“朋友圈”在杨浦有近900处点位,居民区覆盖率达到70%。五角场街道今年内将“能装尽装全覆盖”。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