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 星期一
隔离疫情不隔爱  有你们很安心!
第8/9版:新民印象/目击 2022-03-17

隔离疫情不隔爱 有你们很安心!

小区守门员

实验室“大白”

党员志愿者

封控小组长

居家美小护

外卖蓝骑士

物业大管家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肖茜颖

昨起,上海以网格化方式对重点区域人群进行新一轮核酸筛查,而一些区域还处于封控状态。虽然整个城市处于非常时期,但市民的生活并未“停摆”,井然有序的背后也少不了城市每个角落那些奋战在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和无数志愿者的温柔守候。他们中有使命必达、用爱发电的快递小哥;有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进入封控小区,处置水管堵塞、断电等突发事件的物业大叔;还有临时客串自家小区志愿者的白衣天使……

疫情虽险,但爱不曾缺席。隔离不隔心,有你们,便是安心。

小区守门员

3月13日,因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光复西路某小区实行为期14天的社区健康观察。在封闭小区的一栋居民楼门口,一位名叫鲁要辉的抗疫志愿者守在玉兰树下,从早上7时一直执勤至晚上10时,他坚守的背后不仅是一棵玉兰树,更是上海这座“玉兰城”。鲁要辉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守护过祖国西南边陲。鲁要辉退伍之后,来到上海工作。虽然告别了军旅生涯,但“若有战我必回”的信念却深深扎根在他心里——2020年1月,新冠疫情刚开始肆虐,鲁要辉就和战友逆行赶赴武汉,从火神山到武汉的各大医院,都有他战斗的身影。鲁要辉在武汉成为了一名“大白”,每天穿着尿不湿为病患送饭送菜,直至武汉解封才回到上海。“要当志愿者也不是那么简单,要求可高了呢!但是一听说我当过特种兵,负责报名的同志就立刻让我上‘前线’了!”鲁要辉是安徽淮南人,有一儿一女,今年8岁的小女儿特别崇拜爸爸。这次上海疫情形势严峻,鲁要辉又分文不取主动请缨。“我当兵的时候要连续48小时野外拉练,还要抓虫子、蛇和青蛙生吃,相比之下这里条件好多了,在这站岗十几个小时,根本算不上啥!”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实验室“大白”

对市民来说,“核酸检测”就是登记采样、接收报告,但其实,这两个动作之间是集合了大量精细劳动的实验室检测过程。东方医院本部检验科副主任宗明告诉记者,从3月4日起,实验室的样本量明显增大,每天送到实验室的样本量已经远超常规检测能力。7日晚上起,东方医院本部检验科的所有医生全体进入闭环管理,包括他在内,很多医生已经一周多没有回家了。所有检测人员都在马不停蹄赶工,为提供及时而准确的报告而努力。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党员志愿者

作为党员,李立庆积极响应黄浦区疾控的号召,在卢湾体育场临时核酸点做值守志愿者,早8时到晚8时工作,中午休息1小时。因为体育场被临时用作核酸点,没有无障碍通道,李立庆看到坐轮椅的老人没法下台阶,便主动帮忙把轮椅抬下去。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封控小组长

赖朝辉是长宁区周家桥街道信访办副主任,也是街道4个封控小组的组长之一。除了做好自身本职工作,他还带着封控小组成员24小时待命,接到封控指令后,第一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按照规定要求,协调到位、保障到位、组织到位、封控到位,充分做好时间上的衔接和工作上的衔接,确保尽快召回、尽快封控、尽快采样。从8日至16日,他们已累计封控13幢楼栋。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居家美小护

90后王晨是杨浦区中心医院的一名女护士,她居住的小区遭遇封闭管控后,她主动报名当起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发挥自己的职业之长为居民服务。除了每天上门为老人打针送药,还为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患病居民换导尿管……每天带着她的小药箱反复爬楼多次,但王晨从不叫苦,居民们纷纷为她点赞! 杨建正 摄

外卖蓝骑士

普陀区长风街道有一支为老送餐的公益小队,每天上午10时左右到社区食堂取餐,赶在午饭之前将餐食送到高龄老人家中,疫情期间也不例外。蓝骑士苏敏是这支队伍的小队长,近期疫情严峻,他在送餐的同时,也给相熟的老人准备了一份防疫物资用品。他表示,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多做一点是一点。记者从饿了么了解到,随着市民减少外出,配送压力陡然升高,骑士忙于送单常常无暇按时吃饭,站点都准备了能量补充食品、应急药品等,以防骑士出现低血糖等身体不适。如果骑士突发隔离遇到困难,可联系站长、配送经理或拨打客服热线寻求帮助,平台将紧急调拨食品、毛毯等隔离物资。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物业大管家

张济明是一名物业公司员工,得知所在的管辖社区被封控后,他主动投身到小区的服务保障工作中来。当小区有下水管道堵塞、断电等特殊情况发生时,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处置,为居民排忧解难,及时响应社区封控管理状态下的突发需求。 杨建正 摄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