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很多都在境外,不论是要追回被骗的钱款还是抓捕犯罪分子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为了让电信诈骗案例少发生、不发生,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抽调了各单位的精干警力,组建了分局反诈分中心,并制作了名为“瀛洲反诈日志”的微日志,利用全局民警、辅警的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向辖区群众发布,提高大家的反诈防骗意识,避免受骗上当。
打开“瀛洲反诈日志”,里面汇总了不少崇明地区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在“案例汇总”栏目,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出现在眼前,包括投资理财类,兼职刷单类,冒充领导熟人类,网络交友“杀猪盘”类,网络游戏交易类,网络招嫖、裸聊类,贷款、代办信用卡等16个种类,基本包含了当下最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
这些案例中,被骗的金额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人群从青少年到老人都有。崇明警方把这些案例隐去被害人信息后予以发布,就是希望用这些大家身边发生的实例警醒辖区居民,千万提高警惕,不要盲目自信地认为电信网络诈骗离自己很遥远。
崇明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吴嵩华目前在反诈分中心负责牵头汇编“瀛洲反诈日志”的案例。他告诉记者,崇明公安的民警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向辖区居民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和要点,但仍不时有居民上当受骗。当然,也有不少因为认真听了民警宣传而未被骗的案例。今年2月28日,长兴镇一家公司的财务遭遇冒充公司领导骗局,被骗子拉入QQ群,正当骗子假扮的公司负责人催促该财务人员转账时,财务人员想起了前不久警方组织的反诈培训中有提到类似的情节,于是报警核实,成功避免被骗。
“这说明,即便是老生常谈,反诈宣传怎么重复都不为过。为进一步扩大反诈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我们就制作了这个‘瀛洲反诈日志’。”吴嵩华告诉记者,反诈分中心的民警每天收集最新的案例,即时发布,并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工作群内推广转发,相比微信公众号,“瀛洲反诈日志”无需关注,直接点开民警分享的链接即可,操作更简单,推广的效果也更好。
吴嵩华介绍,不少人认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人大多是老人或有钱人,但其实各个年龄阶层的人群都会成为目标,甚至就算没钱的人,也有可能被骗子忽悠开通各种借款、贷款,最后欠下巨额债务。
“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是悲惨的故事,积蓄骗光、家庭破碎、背上巨债,而且大多数骗局被发现时钱款已经难以追回。”吴嵩华说,民警在办理这些案件时无比心痛惋惜,也更坚定了每日更新维护并积极转发“瀛洲反诈日志”的决心。反诈分中心的各位警官的坚持,就是希望百姓不要再受骗上当。
“瀛洲反诈日志”上线以来,每天都会保持近三千次的访问量,吴嵩华表示这个数字还不算高,他们也正在想办法进行推广,吸引更多的市民把“日志”分享出去,希望居民能从这些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希望有一天“反诈日志”能够再无新案例可以更新。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