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心怀春意  风雨同行
第6/7版:新民印象/目击 2022-03-25

心怀春意 风雨同行

居民杨先生在路边的家门口吹起了悠扬的竹笛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宅家抗疫 三月二十二日,居住在静安区康定东路封控小区的顾女士和邻居小叶在弄堂口一起健身。虽然小区因疫情暂时封闭,但是居民们迅速调整心态,泰然处之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网格化筛查时,居民安心在家看书,窗外玉兰花开得正好

因为疫情实行封控管理,不少居民来到自家天台隔空聊天,还向封控区外的路人打招呼问好,保持良好心态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徐汇区一名初三学生在奶奶带领下,网课课间在阳台做操

“大白”们肩负起防疫攻坚战的重担

岗位坚守 今天申城大雨,闵行区浦江镇江玮公园核酸检测点内,党员志愿者钱伟(左二)在防疫一线忙碌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原本游人如织的外滩,近日冷清了许多,但 黄浦公安一名执勤民警仍在雨中坚守岗位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面对疫情,成千上万的快递小哥支撑起了生活物资补给线,而“大白”们成为城市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樱花树下,环卫工人在忙碌。虽然街道人少了,但城市依然要保持干净美丽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本报记者 潘高峰

明黄色的封控圈里,有人戴着口罩在打球、跳绳,也有人取下口罩,吹奏着笛子。

这是春天的上海,雨水丰沛,万物生长。天暖了,花开了,韶光易逝,偏偏被病毒困在家中,人心思动在所难免。

有人说,大半个月宅家不出,人都要发霉了,外面阳光甚好,行人也少,想出去“透透气”。有人抱怨,封了又封,测了又测,这日子何时才能到头。

必须感谢大家的自觉自律,同时也要提醒一声:时候未到,还是要戴好口罩,在家“屏牢”。因为每天公布的确诊和无症状数字依然处于高位,这场和病毒的较量还处于最关键、最胶着的时刻。市民的配合是战疫者们最坚强的后盾。

这二十多天来,为了战胜病毒,拥抱春光,全市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不断透支体力、脑力、心力,战疫脚步从未停歇。有句话说得好:你呆不住的家,是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

在我们捕捉到的镜头里,他们在街边守卫,在社区奔忙,转运确诊者,安抚隔离者,为核酸检测劳心劳力,为封控居民送菜送餐……他们同样需要鼓劲,依然需要坚持,需要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慎终如始、坚持到底,绝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和厌战情绪。

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最艰难的一仗。面对狡猾的奥密克戎病毒,上海及时调整打法,扩大筛查面,缩小包围圈,有了很大成效,向好的迹象已经出现。

这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不仅考验城市治理能力,也考验城市里每一个人的精神品格。此时此刻,全市上下,无论“圈里圈外”,无论在外“守沪”的他们,还是闷在家中的你,都是一条战线。唯有彼此信任、彼此托付、彼此努力,才能无惧各种纷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再配合一下,再努力一下,我们必能守得云开疫散,那个活色生香的上海,一定会回来。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