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条视频,在冰冷的疫情下,感到特别温暖与美好。
昨天下午1时30分,经过近40个小时的连续驾驶,满载着都江堰市人民深情的127吨蔬菜车队顺利到达上海。沿途上海车辆纷纷向车队鸣笛致谢,市民们为车队拍照、点赞。尤为令人泪目的是,车头上悬挂的横幅写着大大的“感恩上海”和“都江堰人民永远铭记上海援建情谊”。
有网友感动地说,一个城市对另一个城市的援助,他们的口号不是加油,也不是我来了,而是感恩来了。这背后的情谊,才是最令人珍视的。
当前,上海正在打一场前所未有的抗疫硬仗。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守护这座城市的,不仅仅是上海人,还有全国各地的同胞。
除了都江堰,这些天湖北、山东、云南等很多省市纷纷为上海送菜送物资,浙江、江苏、安徽还派出专门的核酸检测医疗队驰援上海。他们的无私援助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也更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目前,上海正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这是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关键时刻的关键之举,是一场硬仗、一场决战,也是每个上海人都要承担起的责任。这一波新冠疫情的严峻性、复杂性,都决定了要打赢这场硬仗,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坚守岗位、无私奉献,更需要所有市民居家自律、配合好各项防疫举措,不信谣不传谣不添乱。只有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才能尽早战胜病毒,实现动态清零。
上海新一轮核酸筛查要求封控期间市民要做到“足不出户”。如何理解“足不出户”?不光是不出封控小区,而是要做到不出家门,不走出家门到楼道、地下车库、露天区域等小区户外空间活动,不进行散步运动、聚集攀谈、遛宠物等;邻里间不串门、不聚会、不聚餐,见面不握手、不逗留、不寒暄;居民要拿快递、扔垃圾,可由小区物业或志愿者上门协助。同时也要分批、有序参加核酸检测,戴好口罩、保持距离,防止交叉感染。
足不出户,这就是当下封控区域上海市民所能做出的最直接、最现实的贡献。
足不出户难吗?可能对于已经“闭关”多日,甚至被“2+2+2……”循环困扰的市民来说,的确有点难。但是想想那些没日没夜奋战在一线的“大白”,那些睡在车库、睡在办公室甚至睡在厕所的社区干部和志愿者,那些逆行进入封控小区,为居民排忧解难的公安民警……相比他们,我们至少还能有规律地作息,还能和家人爱人团聚,还能找些喜欢做的事排遣焦虑。我们呆不住的家,是很多人想回也回不去的地方。
抗疫两年多,尤其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相信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有自律才有自由。所以,别着急,再等等,再坚持一下!等静谧的上海重新苏醒,等地铁里的人多到挤不上,等美食街上大排长龙,等大排档里必须扯着嗓子吆喝,等汽车把大桥堵得见不到头……与其这时提心吊胆偷偷出门透口气,不如疫情动态清零后彻底拥抱春光。 本报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