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妇婴安排专人与“孕妈妈”们电话交流
一妇婴医护在三级防护下为患者手术 医院供图
3月27日,本报4版刊发《78位孕妇待产 居委启动应急保障》的报道,讲述从河北来沪求医的孕妇杨女士,因所租住的小区被封控,就医、待产遇困。而小区里有77位孕妇都是像她一样,特地从外地赶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求医问诊的“孕妈妈”,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孕期疑难疾病。
报道发出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市民对这许多待产“孕妈妈”的境况表达关心。记者了解到,目前,杨女士等78位“孕妈妈”得到了来自一妇婴和社区等各方的特殊照护,这让她们焦虑的心安定了下来。
疫情之下,作为上海分娩量最大的妇产科专科医院,一妇婴全力保障孕产妇的安全。在得知龙科公寓“孕妈妈”的情况后,一妇婴专门成立关爱小组,相关接诊科室即时响应,产科、胎儿医学科、生殖免疫科、辅助生殖医学科和放射治疗科的科主任第一时间安排专人与“孕妈妈”们一对一电话交流,了解她们目前身体状况和具体的就医需要,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指导、心理疏导和个人防护知识宣教,帮她们重新安排预约就诊时间。胎儿医学科三次致电杨女士,提醒她居家时数好胎动,舒缓焦虑情绪;可以通过科室的患者服务微信群、医院微信公众号“第一妇婴客服中心”线上咨询,与医生保持联系;如果身体有突发不适,遇到产科紧急情况该如何求医的重要流程。而一妇婴此前就已经开通了互联网医院服务,不仅有医生在线看诊,还努力满足患者的用药配药需求,线上线下药品同步,还为特殊病例提供了专门的配药服务。
3月27日上午,杨女士的第二次核酸检测报告显示阴性,她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医院。医生马上告知她,可以带着相关核酸检测报告来院就医,杨女士悬在心上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立刻和群里的“孕妈妈”一起分享这份特殊时期的“特殊幸福”。3月28日起上海启动新一轮核酸筛查,记者再次与杨女士取得联系,她表示,自己身体情况相对稳定,原定3月30日的产检往后顺延了。“有这么多人相帮,我心不急更不慌!”
对于居委会的关心照料,杨女士也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封控期间,居委会对我们特别照顾,帮着我们预约检查、预约取药,上医院的话还安排专车闭环接送。他们真的很尽责,真的让我们很暖心。”本报记者 陆常青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