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78位封控孕妇心定了 急症重症  不能因疫情耽误治疗
第7版:战疫/帮侬忙 2022-03-31

急症重症 不能因疫情耽误治疗

扫码看“战疫 帮侬忙”

恶性脑瘤患者 专科医院安排多学科会诊

求助

我的姐夫王先生今年45岁,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不幸被诊断脑部有恶性肿瘤,从安徽省立医院转来上海看病。由于疫情原因,医院封控,一家人只能住在医院附近的小旅馆里,万分无助地等待着,整日忧心忡忡。江苏省苏州市 李先生

帮忙>>>

3月27日,在看到本报4版刊出《5岁男孩化疗,儿科医院已收治》的报道后,李先生立刻找到了报社。他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自己的姐夫王先生被查出脑球和脑干间有多个肿瘤。安徽省立医院主治医生建议他立刻去上海求医。他说,自己先带着姐夫的CT影像片等来上海挂了专家号,专家直言难度很大,但可以入院治疗。

医院床位紧张,在上海举目无亲的李先生巧遇好心人,帮着协调落实了床位。但当王先生从安徽合肥赶到上海就医时,医院却因疫情封控。住进医院附近的旅馆后,王先生的病情每况愈下,手脚麻木已不能行走。

记者多方联系后,在不少好心人的帮助下,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给予回应,只要患者有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就可以接收。29日,王先生住进了医院。

记者了解到,作为三级医保定点医院,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由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知名神经外科专家宋冬雷教授创办。主诊医生神经外三科主任盖延廷向记者介绍,已请神经内科、神经影像科、神经外科等,一同为患者做多学科会诊。待完成鉴别诊断,如是淋巴瘤可能性较大的话,拟于本周四或周五手术活检明确后,再制定后续治疗计划。

29日晚,李先生联系记者说,“姐夫和姐姐特地让我告诉你们,一定争取把病治好,因为有着很多上海好心人等着他们去感谢。疫情下,上海的温度真的很暖很暖!” 本报记者 王军

白血病人 教授连线 两家医院协作治疗求助

我母亲疑似患上了急性白血病,需要骨髓穿刺确认,曙光医院才能进一步用药干预。目前曙光医院的许多医疗服务暂停,没办法做骨髓穿刺,我想把母亲送去瑞金医院,浦东封控,如何转运?

浦东新区金地艺华年 樊女士

帮忙>>>

记者与樊女士取得联系。她说,自己和母亲居住在浦东同一小区。3月18日起,母亲开始发烧。樊女士以为母亲只是着凉了,便叮嘱她好好休息,观察几天再说。3月26日,她去探望母亲时,发现她高烧达39.5℃。两人立刻赶到张衡路上的曙光医院。

当时,樊女士的母亲张阿姨已十分虚弱。核酸检查后,就是各项检查和化验。“医生从我妈妈的血象看,明确有双肺感染,疑似急性白血病!”樊女士说,母亲被安排住进发热门诊过渡病房里。

28日,上海启动新一轮核酸筛查,樊女士被封控在家。“医生给我打电话,如果是急性白血病,要骨髓穿刺确认,才能用药干预。”但医生说目前曙光医院的许多医疗服务暂停,要樊女士联系其他医院。樊女士委托其他家人咨询瑞金医院,同时她多方联系,希望能将母亲从浦东曙光医院转运至浦西瑞金医院。

记者与张江镇取得联系,在接通防疫办后,将情况作了反映。之后,此事已引起瑞金医院、曙光医院等多方重视。“两家医院协作,教授连线,让我妈妈不用转院,就第一时间得到了救治!”目前,由曙光医院安排骨髓穿刺,根据初步穿刺结果使用对症药物干预,安排了血小板输血。樊女士对于现在的情况表示很感动。昨天下午3时,樊女士反馈:妈妈骨髓穿刺已经做好了。

本报记者 陈浩

血透病人 专车转运至指定医院就医

求助

我75岁的母亲患有肾衰竭,还有多种慢性疾病缠身,每周都要去医院做透析治疗。 3月24日,由于医院封控,无法血透。在社区干部帮助下,3月26日,母亲终于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做了一次血透。但下一次透析至今还没着落,我们全家人为此忧心忡忡。

浦东新区三林世博家园 蔡女士

帮忙>>>

蔡女士母亲接受透析治疗已有五六年,此前每周二四六在洪山医院做血透。3月24日,洪山医院突然封控。蔡女士说,由于24日没能接受透析治疗,母亲不敢吃饭喝水,身体非常虚弱。蔡女士随即向居委会求助,经多方协调,最终安排她在指定的医疗机构——浦东医院接受血透治疗。

26日,蔡女士带母亲到医院做了血透。根据计划,下一次血透时间是29日。蔡女士随即向居委会提出申请,预约下一次血透治疗。居委会已把名单上交,但时间一直没有确定。同时,蔡女士了解到,目前120救护车接送量很大,她担忧,即使医院愿意接收母亲,可能也面临没有专车接送困境。

记者联系小区居委会了解情况。“我们已将老人情况上报,这些天在奔走协调。”相关负责人朱女士因多日不眠不休的劳累而声音沙哑,说话颇为费劲。记者又致电三林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正持续与定点医院协调,相关情况也已反馈给了区卫健委。她坦言,目前三林镇有50多个封控小区,40多位血透患者。“虽然医疗资源十分紧张,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协调。”

29日傍晚,蔡女士告诉记者:“镇里已安排专车,将我母亲转运到指定医院血透。真的谢谢所有帮助我们的人!”

本报记者 季晟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