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8日启动新一轮核酸筛查以来,本市在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前提下,努力确保广大市民生活物资供应。市、区两级政府加大货源组织力度,积极协调保供企业拓宽采购渠道,开展批零、产销对接,提高配送能力,各区也通过多种渠道挖潜,努力拎好城市的“菜篮子”。
静安区→详细记录配送信息 寻找合适配送时机
3月28日以来,民盟静安经济总支企业家盟员蒯一冰、乐琴、季烨等及其所在企业,成立了一个包括民盟静安经济总支主要成员在内的“暖心蔬菜”保供小组,以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特别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医护人员等。
为了畅通新鲜蔬菜的货源,蒯一冰和乐琴等又建立了“暖心蔬菜”采购专班,基于企业自有资源,迅速组织人员采购各式蔬菜,并按照盟员志愿者们同步收集到的需求信息分类打包,形成单人装、家庭装以及针对老人的品规,一共3组套餐。
“独居老人们往往都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蔬菜是一定要配送到家的”“医务工作者往往家里没人,上门之前必须要沟通好”“社区志愿者的蔬菜只需要放在快递柜上即可”……根据每一个人的不同情况,后台盟员及志愿者们详细记录下每一条信息,同步发给负责配送的盟员们,以便在最合适的时候,将蔬菜送到每一个家庭。本报记者 江跃中
杨浦区→协调外界物资供应 细心搭配蔬菜品种
4月3日中午12时许,一辆满载15吨沃柑的卡车缓缓驶入贵阳路38号杨浦商贸集团抗疫物资接收点。40分钟后,又一辆满载15吨大米和1.1吨腌腊制品的大卡车,在杨浦警方警车的带领下运抵抗疫物资接收点。这些抗疫物资,都来自杨浦区结对帮扶的贫困县之一——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疫情发生以来,在杨浦各结对帮扶地区挂职以及曾支援西部地区的杨浦干部都积极协调当地资源,为杨浦市民筹措物资。除永胜县外,来自云南香格里拉市、丽江市宁蒗县、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和湄潭县、安徽省合肥市以及江西的物资都已陆续抵达杨浦或正在赶路中。
许多物资的搭配也颇为细心。江西商会运抵新江湾城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700份蔬菜包里包含莴笋、茄子、黄瓜、卷心菜、土豆、白萝卜等多样菜品。“我们江西盛产辣椒,本想在蔬菜包里放些辣椒,但后来了解到上海居民爱吃紫茄子,于是临时替换成了茄子。”江西商会工作人员说道。
自4月1日起,这些蔬菜包已悉数发放给新江湾城社区的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纯老家庭、残障人士、低保低收入等居民。
本报记者 孙云
金山区→设立电话订购热线 助老解决采购问题
吕巷太平村的根林果蔬种植合作社是金山区保供应源头企业。自封控第一天起便实施封闭式管理,45位工人连续多天吃住在合作社中,每天早上7时至晚上11时,不间断倒班摘收蔬菜,每天向全市供应超过40吨。该镇类似的合作社还有荷之轩、保勤等,目前全镇每天生产配送的蔬菜量超过80吨。
为方便运输,吕巷镇推行“蔬菜保供工作通行证”管理制度,在组织驾驶员定期核酸检测的前提下,对运输车辆实施优先快速通行。同时,协调调度本镇及周边冷链车等运输力量,优先保障食品运输。吕巷镇还推出了“肉菜套餐”,保障封闭在家的本镇群众也能够及时买到丰富的肉类和蔬菜食品,其中包含2斤猪肉和3-4个品种的蔬菜。
同时,该镇动员大部分来自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志愿者,对物资进行分装处理。针对该镇农村地区老年人居多不会使用手机的问题,吕巷镇在开通线上订购渠道的基础上,各村居设立24小时订购热线,村居干部还会主动联系70岁以上老年人,询问订购需求。 本报记者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