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邻小厨天天为150多位老人送三餐,4名员工已坚持一个多月 本报记者 萧君玮 摄
■讲述人:倪建新
杨浦区平凉路街道江浦路睦邻小厨负责人,63岁
我从事养老行业十年了,去年8月1日,我接手杨浦区平凉路街道江浦路睦邻小厨,也就是原来的老年助餐点。它有点像“中央厨房”,为社区养老机构和社区老人供餐,原来一日三餐总量在500客左右。3月10日我们接到通知,日托所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关闭,我们仍需要为三家全封闭的“长照”(长者照护之家)和五十来位社区老人上门送餐。3月31日,两家社会单位求援,一家是“南方水中心”(负责上海水质监测)有11个人需要送餐,另一家是齐齐哈尔路一小,有一位值班人员需要送餐,作为抗疫一分子,我答应了(当然一般人家都不送了)。我们每天午餐和晚餐分别是150客和100客,送到“长照”的早饭90客。
配餐送餐连轴转
这段时间很困难,首先是缺人手。原来小厨有七名员工,春节前两人辞职,上个月两人被封闭在小区,只剩下一个厨师、一个后厨和一个送餐员,后来加了一个“外援”。他们“四人组”连续作战,在助餐点都住了一个多月。
我们的厨师叫陈雄伟,37岁,本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主厨,去年夏天被我挖过来管理后厨,人家叫他“陈大师”。他擅长本帮菜,一出手便不同凡响,偶尔烧个酱鸭,老人都以为是从大饭店买的。现在,他从早晨7时忙到中午,12时15分吃中饭,稍微眯一会儿,下午2时又开始烧晚上的菜,一天不停歇干8小时,而且都是站着。他真的厉害,平时切菜是后厨,但有时候来不及,他也自己切,动作就像电影里的厨神一般令人眼花缭乱。“陈大师”也挺憋屈:“老哥,我是看你面子哦。像我这种级别,以前炒菜都不大炒的,现在不光炒菜,还打菜,还洗锅具……”不过,老人有口福了。
我们的后厨崔成凤,已经55岁了,负责洗菜、切配、点心,还有清洁工作。这个年纪的女同志,早上4时起来熬粥弄早点,早点有馒头、花卷、肉包、菜包,不容易呀。后来,我们来了个后援——平凉路街道为老服务综合体的李胜清主任,她以前在饭店干过,也会做点心,她过来帮忙,哪缺人手就顶上去。
我们的送餐员叫杨永上,安徽人。睦邻小厨原有两名送餐员,分别管养老机构和社区居民,杨永上原来只送机构,现在是“两副担子一起挑”。拿午餐来说,每天他骑着三轮车,从9时就开始送,一直要送到11时45分。他先送怀德路上的“长照”,再送社区居民(要分两次才能送完,送了一批再回去取),一般是放在小区门口,最多的十来份,少的一两份,最后是送军工路那边的“长照”。晚上送餐少一点,但“南方水中心”和齐齐哈尔路一小还是要送。送餐的线路,杨永上都排好的,不绕一点路,跟行军图一样。
他们有没有怨言?怎么会没有呢?都是人啊。一个多月了,他们天天住在睦邻小厨,在就餐大厅里打地铺。条件很艰苦,没有换洗衣服,李胜清牙龈发炎也买不到药,还要操心在家上网课的儿子。
囤菜保供传爱心
现在我们每顿还是保证四个菜——大荤小荤加两个素菜。一周里,每天菜是不同的。我们的菜有卤鸡腿、酱鸭、咖喱土豆鸡块、番茄炒蛋,肉类有红烧肉、腐乳肉、走油肉。另外,每周有两顿鱼、一顿虾,鱼有面拖鱼、糖醋鱼,虾有油爆盐水虾。每周还有一次花色餐,比如炒面、菜饭等。最近蔬菜品种相对少,就做炒青菜、胡萝卜丝、烂糊肉丝、青椒干丝,变变花样。
还有一个困难,就是菜很紧张,我们也要抢。不过,我还是有先见之明,囤了很多菜。囤物资,我是有经验的。2020年疫情刚起来,我就提前进了大量口罩,那时候感觉就像富翁一样。这次,我在封控前最后两天抢了很多菜,土豆、黄瓜、萝卜、大白菜,我专门有个仓库来存放。我有个同学在某网购平台做高管,3月31日,他跟我说正好有一车菜过来,这时外面菜价已经上去了,他让我直接从供应商处拿菜,“为老人送餐,是做好事嘛”。
荤菜,囤得更厉害了!3月10日后我一直在进货,我有预见性地买了米鱼(刺少)、带鱼、小黄鱼,还有鸭子,猪肉也进了多次,有一次进了90斤五花肉,还有肉糜。我们在封闭前塞了600多只油面筋、包了300多个百叶包,放在冰箱里,这都派了大用场。另外,我还囤了很多红肠和鸭脯,都是真空包装,是防止最紧急时啥也没有了,还可以供应6顿!我前后共进了三万多元的菜。
街道方面对我们很支持,每每有物资送来,都会组织力量消杀,为员工做核酸检测,确保他们安全。街道分管副主任胡映映上个月看到小厨的送餐员穿着一次性雨披送餐,觉得风险很大,马上提供防护服,才过了一小时,防护服就送来50套,她说:“老倪,有困难你要说的呀,要提出来!”
现在水果比较缺。前两天,我辗转弄来两筐橙子,28斤一筐,送给“长照”住养老人吃。还有,社区送餐老人好多年过九旬,他们反映牛奶送不到,我就把自己一箱牛奶拆开分送,老人家属十分感动,都发来微信表示感谢。
这轮疫情刚开始时,我对“四人组”说:“你们先坚持一下,等上海疫情平稳了,清零了,给你们多放一点假。”其实,不管有多难,我们还会坚持下去的,抗疫是大局啊。疫情严峻,老人年纪这么大,一顿饭都不能停的!本报记者 邵宁
记者附记
记者了解到,睦邻小厨位于江浦路745弄,日常为9家微小型养老机构供餐,包括三家“长照”、一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五家日托所,分布于平凉、长白两个街道,去年在年度考核中获得96分(满分是100分),名列前茅,得到区民政局奖励。在上海市食安办的检查中,江浦路睦邻小厨也得到好评,将把他们的模式向其他助餐点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