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现代奥克兰”在洋山深水港的四期自动化码头靠泊装卸集装箱
“五一”上午,我们来到洋山深水港,在它的四期自动化码头,见证了繁忙而又寻常的一幕。
采访车在东海大桥疾驶30余公里,目光所及都是大型集卡。在自动化码头,极目远眺,一个个集装箱正自动装上远洋货船。
今天凌晨1时30分,“现代奥克兰”即在洋山深水港的四期自动化码头靠泊。按计划,它将在此停泊11个小时,装卸907个集装箱。早晨7时30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码头首席远程操作员黄华告诉记者,他和4个小伙伴凌晨起就开始忙碌工作了。
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是全世界最大的自动化码头,背后仅200多人服务操作。3月16日深夜,黄华紧急赶到公司开始闭环工作。上港集团2万名员工,自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坚守岗位。3月份以来,除受极端恶劣天气影响,全港主要生产单位保持24小时运作。数据说明一切。3月份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410万标准箱。在运输线路不通畅的情况下,通过“公转水”“公转铁”等方式,解决了“最后100公里”的问题。3月份,上海港“水水中转”超210万标准箱,占比约51%。目前,上海港港口,未现拥堵。
根据工作计划,今天洋山四期的昼夜吞吐量,安排1.5万箱左右,非常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中午12时30分,“现代奥克兰”驶离上海港,向下一个港口进发。本报记者 晏秋秋/文 本报记者 孙中钦 陈炅玮 陈梦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