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小熊,我们都听你的!” 烦恼一“剪”没 75岁楼组长随时“微信待命” 小区群开“人才团”  成了6单
第4版:上海新闻 2022-05-14

小区群开“人才团” 成了6单

“大家都接龙购买生活物资,我也‘推销’一波自己的学生,我们有生物医学工程、食品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邻居们的公司如果正好招人,岗位合适,欢迎向我‘砸来’(用人需求)。看到邻居们这么热心有爱,我也发来试试,万一有机会呢!”不久前,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辅导员朱旭在自家小区群里忐忑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没想到成功为多名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申城封控的这一个多月,已有6名学生顺利拿到录用通知。

这场堪称神奇的“就业开团”,源于朱旭的热心。她住在张江,小区周围有不少生物医药企业,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时候认识的许多邻居,就职于这些公司,于是一个念头在她心里萌生了——“我们的学生专业对口,受疫情影响,企业走不进学校,学生也无法外出实习、应聘,能否请邻居们牵线为学生们创造就业机会呢?”

信息刚刚发布,朱旭的手机就接连闪现了14条好友申请。“我是做生物制药的,我们公司一直在招相关专业的人才。”“可以给我发一些生物制药相关专业的学生简历,我们有相当多的岗位。”“有本科生推荐吗?我们部门就在招人。”“我在临港实验室,我们课题组在招人,本科生硕士生都可以投简历。”热心的邻居们一下子“涌来”,令朱旭心头大喜,许多邻居所在的公司都有招聘需求,其中一位还邀请她加入了“生命科研招聘求职人才库”。

朱旭立刻忙碌起来,她与邻居们一一沟通,了解岗位详情,再向所有求职学生公布信息。此外,她还细致地根据岗位具体要求,推荐了专业、能力高度适配的40余名学生,喜滋滋地把简历打包发给相关企业负责人。

“您好,我这里是上海临港实验室……”几天后,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付子让接到了面试邀请电话。今年考研失利的她正在纠结是否“二战”,看到朱旭老师发来的招聘简章决定试试,没想到最终抓住了这个难能可贵的机遇,顺利通过面试。“疫情之下,能用这样特别的方式找到工作,让我觉得既幸运又暖心,我会怀揣赤诚,把这份来自社会的关怀与帮助融入之后的工作”,付子让感慨地说。

抛出“橄榄枝”的邻居徐白,平时与朱旭只是“点头之交”。看到群内的消息,就职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的她,立即加了朱旭的微信。徐白的部门正有用人需求,她一边确认上理工毕业生的教育背景等基本情况,一边与中心人力资源部门同事对接,几天时间就促成了后续线上面试等招聘流程。“这届毕业生太不容易了,看到同学们拿到录用通知我很开心。而且有位学生刚好进入我所在的部门,我也机缘巧合成为受益人,希望她能在这里成就更好的自己。”

最终,经过这次“人才社区团”,6名上理工毕业生和企业迅速实现“双向奔赴”,顺利拿到录用通知。其实,这样灵活推进就业的方式在上理工并非毕业季的临时“抱佛脚”,每年学校都会针对就业数据进行分析,以学生需求作为出发点,将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作为根本遵循,多渠道、多途径、多切口为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本报记者 易蓉 特约通讯员 董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