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商超市柳州路店,市民有序进入选购商品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长兴楼恢复营业,提供外送服务
家乐福宜山店,市民在超市内选购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江南造船在兼顾疫情防控和生产运行的同时按期交付了第一艘船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超市卖场打开大门迎客,餐饮门店开启线上外卖,随着商业网点越开越多,熟悉的烟火气也将重返上海。从今天开始,上海将按照“有序放开、有限流动、有效管控、分类管理”原则,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数据显示,上海运营的商业网点已经从最低谷的不足1400个增加到10625个,日配送订单量达到500万份。
超市卖场
更多门店线下迎客
今天上午9时,位于徐汇区的家乐福宜山店开门营业。店长陈聪站在门口,提醒进店的市民打开随申码扫一扫“数字哨兵”,再立定几秒钟完成体温测量。走进店里,蔬菜、水果、肉、蛋、奶、米面粮油与零食等一应俱全,淡水活鱼、冰鲜海鱼、鲜活小龙虾、冰鲜肉、8424西瓜、榴莲、芒果等新上市的生鲜食品备受欢迎。
“目前,我们的营业时间是早上9点到晚上6点,每天到店顾客1000人左右,下一步,或将通过延长营业时间等方式,来迎接增长的到店顾客需求。”陈聪表示,店内的民生类商品按照以往的3到5倍备货,除了线下购物,市民还能通过小程序下单、社区集单、社区团购等多种方式购物。
出于防疫考虑,联华超市田林店店里店外都画着2米线,一次只放入30人,目前每天能接待约550名消费者。“近期客单价明显提高,为满足市民需求,备货量增加到了以往的两三倍。”店长奚柏强介绍,在岗员工闭环管理,每天1次核酸2次抗原,门店每天要消杀5次以上,手推车、购物篮等物品则2小时消杀一次,“因此中午11点半到13点会闭店,一是消杀,二是补货”。
记者采访发现,作为最早纳入复工复产计划的超市卖场、便利店,“应开尽开”的脚步正明显加快。光明食品集团旗下拥有农工商超市、可的好德便利店、良友便利店等商业网点,集团表示,未来两周计划复市门店150家左右,届时,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的1000余家商超、便利门店的复市率将到达80%以上。
家乐福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正从安全防疫、商品备货等各方面做好全面恢复线下营业的准备。截至5月15日,家乐福上海门店基本恢复线上营业;同时其分别位于上海徐汇区、松江区、浦东新区等区域的部分门店恢复线下营业,双线服务社区消费者。
沃尔玛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山姆从5月初便恢复线下营业。目前会员可在山姆App线上预约后,前往浦东高科西路店、外高桥店进行采购。
网红店、老字号
有团购也有“一件起送”
闭店近50天后,NOMAD游牧餐厅按下了复工“快进键”:从商场收集信息,门店提供保供资料,到进入“白名单”,拿到通行证,再到开店复工,只花了3天时间。隔壁的Camden's fish& chips英式炸鱼薯条也是首批复工的商户,在平台上线外卖业务后,日销量约20单,老顾客们都说:“能吃到久违的食物,太好了!”
上述餐厅都是“魔都魅眼” FOUND158里的“网红餐厅”。“作为一个商业综合体,商户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让商户‘活’起来,商业氛围才会重回上海。”FOUND158相关责任人余仲佳说,截至目前,已有7家餐厅顺利复工,约占商场餐饮商家总数的46%,还有3家商户正等待复工复产的审批。
寻湘记、南京大牌档、塔哈尔、左庭右院、深井陈记烧鹅茶冰厅……在松江印象城,不仅上述网红餐厅已经复工,还有星巴克、Seesaw、代数学家等咖啡类商户也登上了团购、外卖的清单。“从5月1日开始,商场内的永辉超市就恢复线下运营了,其他部分商户则以‘闭店不停业’方式为消费者服务。”松江印象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服务的品牌涵盖民生保供、正餐、简餐、咖啡、百货、数码等多种业态,除了美食餐点可以通过社区团购、外卖平台送到家,商场还协助商户推出线上的健身课、艺术网课等促销活动。
上海的老字号餐饮企业也纷纷回归。淮海路上的沧浪亭、盛兴点心店、洁而精川菜馆、红房子西点和光明邨均已复工,从鲜肉月饼、大肉粽、蝴蝶酥、水果蛋糕等中西点心,到蚝油牛肉、水晶虾仁、宫保鸡丁等冷鲜半成品,均能配送到家。南京路步行街上的邵万生则在社区团购之外,推出了“一件派发”服务,既有包含特色糟肉粽在内的粽子礼盒,也有适合上海人口味的熟食套餐、腌腊套餐。杏花楼则以每天6到8家门店的速度复工,在美团、饿了么平台上,粽子套餐、点心套餐、熟食套餐、方便菜套餐等均是一份起送。 本报记者 张钰芸
“一口鲜香”南翔小笼全力送
清晨6时不到,位于嘉定区南翔老街的百年老店长兴楼内,点心师傅吴海英一大早就开始忙碌了。和面醒面,准备馅料,轻压面团,仔细捏褶……在她的巧手下,一只只玲珑雪白的南翔小笼很快制成。“摸到这皮子,我的心一下就踏实了。”到了营业时间,已有数百只在案板上排得整整齐齐。
“再加两份小笼!”另一边,长兴楼负责人陈爱根的手机不断响铃,那是一笔笔订单来了。叠得高高的蒸笼内,热气里的小笼皮薄汁多,鲜香扑鼻。据了解,现蒸出炉的小笼目前只在南翔镇范围配送;全市其他地区,则以冷冻小笼为主,安排符合要求的冷链车配送。
“制作冷冻小笼,我们采用七分熟的工艺。这样一来,面皮是熟的、肉是生的,汤汁就牢牢锁在了里面。”陈爱根介绍,等七分熟小笼凉透后,会冷冻10小时,再通过冷链车送到顾客手上,都是当天做当天送,“这些小笼我们现在还是以团购为主,冷冻起来可以储存一个月。热水烧开后蒸上6分钟,就能尝到几乎和堂食一样的美味”。
目前,恢复营业已近一周的长兴楼仅提供外送服务,但是店内已做好复商复市了准备。“比疫情前更忙了,我一天要接上千个电话,都是顾客订购。”陈爱根说,光是昨天一天,店里就做了7000多只小笼,“说明上海老百姓都想念这一口味道。我们也做好了十足的准备,迎接这座城市恢复如常的那一天”。本报记者 杨洁
“头势清爽”理发店限流迎客
“小王,我来理个发!”今天一早,在松江区岳阳街道,家住北九峰小区的居民王一山按照约定时间,来到他常去的婧芹理发店。扫好“场所码”、测量体温后,店主王宝芹认真查看了老人的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并将他引导到店内洗发、剪发。
作为岳阳街道首家开市迎客的理发店,王宝芹配合街道完成了预约限流、验“场所码”、环境消杀等一系列防疫措施,今起对外营业。
洗发、修剪、吹风……不过十余分钟,王一山便顶着清爽的新发型愉快地走出店门:“剪完感觉整个人都松快了不少,‘头势清爽’,舒服!”“按照街道安排,我们采用了事先预约和错峰到店的措施进行限流。”王宝芹介绍,目前店内仅提供理发业务。
据了解,截至昨天,松江已累计线下复业261家卖场、超市、便利店等;而属地街镇也结合民生需要和群众呼声,逐步开放辖区门店复商复业。
“目前岳阳辖区已有270余家门店线上或线下复业,主要涉及母婴店、餐饮、商超、便利店及药店等六大类民生保供门店。”岳阳街道营商办负责人陶蕾介绍,由于近期居民们理发和宠物护理的呼声非常高,街道也第一时间为理发店及宠物店率先落实审批及复业程序,接下来也会陆续有序地推动相关行业及门店在落实防疫保障的前提下进行复商复业,为居民提供高效优质的消费服务。
本报通讯员 李爽 记者 杨洁
咖啡飘香 枫泾古镇在复苏
文中路是金山枫泾古镇最文艺的一条街。疫情发生后,沿街的茶馆、咖啡店、奶茶店均配合防疫要求暂停营业。时隔近两个月后,沉寂已久的文中路又悄然飘起了熟悉的茶香、咖啡香……
今天一早,位于文中路36号的半塘咖啡店店主金珍珠在开门前一小时就抵达店里,“关门了近两个月,里里外外都要收拾。”消毒餐具、擦拭桌椅、调试机器、打扫店铺……据金珍珠介绍,当前根据疫情防控和商业网点恢复营业的相关规定,目前店铺无法堂食,只提供外卖或打包外带服务。顾客到店后,均需在门口扫描“场所码”,进行行程码和健康码查验,测温后才能点餐购买,将咖啡带回家。
开门首日,咖啡店的客流量虽然不比往常,但老顾客们的支持却一直都在。“阿姨,好久不见啊,打包5杯拿铁。”对咖啡的热爱,让李女士在外出采购的同时也不忘来店购买咖啡,“看到老板娘的朋友圈说开门营业了,就赶紧过来,顺便再给朋友捎几杯。”对李女士而言,咖啡不仅仅是提神饮品,更标志着生活逐步回归正常。
据悉,枫泾镇目前有664家“白名单”商业网点恢复营业。在“白名单”管理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会安排巡查队伍每天3-4次定组定时定段包干巡查。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商业网点没有达到相关防疫规定和要求的,取消“白名单”资格,责令其停营。
本报记者 屠瑜 通讯员 朱丽燕
“有限开放”崇明集市已迎客
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崇明有序推进集贸市场复工复市。今天,崇明首批集贸市场实现“有限开放”,分别是庙镇菜场、新村菜场。
在庙镇菜场入口处,佩戴口罩的市民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使用“数字哨兵”进行测温、扫码核验、身份登记,凭购物证排队入场,现场秩序井然。菜场内,摊位上摆放了蔬菜、肉类、鲜活水产、豆制品等,货源供应充足、商品价格平稳。据了解,目前开放的摊位主要以群众需求量大的产品为主。
在昨天的压力测试后,今日庙镇菜场正式“有限开放”。为减少人员聚集,庙镇按照片区分流、时段分流、人数分流的形式,为村居民发放购物凭证,让他们在指定时间到菜场购物。另外,在开放的集贸市场安排了志愿者等工作人员维持进场秩序;对菜场内部限制瞬时人流,并分开设置出入口,避免人流对冲。
今早,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新村乡实行区域限定、时间限定、人数限定、品种限定、渠道限定,有条件恢复新村菜场社会面营业。各村、各企业根据指定时段凭券前往购物;菜场内部摊位根据群众需求,分类有序逐步开放。目前,蔬菜和水产品货源均为新村乡自产自销。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范立
江南造船按期交付疫情下首艘船
今天上午,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为浦银租赁和山东海洋集团下属太平洋气体船(香港)控股有限公司(PACIFIC GAS)建造的99000立方米B型舱超大型乙烷运输船H 2625船(VLEC)“PACIFIC INEOS GRENADIER”交付。这是江南造船在兼顾疫情防控和生产运行的同时,按期交付的第一艘船。
记者了解到,该船是全球第一型具备防疫符号(IDM-A)的民用商船,强化的卫生防疫隔离系统可有效阻断、控制新冠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增强了疫情应对能力。
据悉,在公司防疫工作组、配套部的帮助下,交船团队在严格落实执行疫情防控指令的前提下,精细策划交船方案:一是对交船前的施工项目计划进行重新编排,对风险项目进行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二是采取设备供应商实时视频连线指导、自主调试的“云调试”方案,总装二部、模块部先后完成该船十余项重要设备系统的调试报验工作;三是关注外包服务商专项策划,精准管控,在公司度过静默期后上船施工,及时完成服务项目。 本报记者 郜阳 叶薇
数字化技术为工厂复产保驾护航
晚上11时,黑湖科技的项目经理赵杰和工程师周仁依旧在线,他们正在和一家复工不久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开视频会,解答厂长在动态数据收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这家总部位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科技企业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帮助上海区域近百家企业、工厂复工复产,用数字化技术夺回失去的时间。
近日,上海市经信委先后发布了两批“应用数字化解决方案 助力复工复产”公益名单,黑湖科技旗下的“黑湖智造”与“黑湖小工单”双双入选。
“黑湖智造”是一个工业协同SaaS(软件服务化)平台,可以为制造型企业提供基于云端的数据协同和分析。通过它,工厂里的每一位员工都能进行全局动态实时数据的收集与上传,计划与采购、仓储、车间及时共享数据,就能提高部门间的协同效率。工人们也能从繁冗的统计工作中释放出来,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复工复产中去。
“人手不足,物料有限,是复工复产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黑湖科技企业传播负责人刘依依说,这些情况带来的衍生问题,就是人手和物流如何调配,哪些订单应该优先生产,实际交付期又在何时。过去大多依靠厂长的既往经验做出判断,但其精准度不高,数字化解决方案不但能精准地掌握数据,给出效率更高的生产计划,还能做到计划被100%执行,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
截至5月13日,上海已推动三批“白名单”企业3000多家复工复产,整体复工率超过70%,其中首批666家企业复工率已超95%。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数字化技术产品正是保驾护航复工复产的关键角色。记者了解到,目前黑湖科技已经对接上海区域内近百家生物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日化等行业的企业、工厂,为他们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尽快提高生产效率,交出复工复产的满意“答卷”。本报记者 张钰芸
火车站到发列车数今起逐步增加
上海本轮疫情暴发以来,铁路一直没有关闭过进出上海的通道,不过由于多种因素叠加,最少时上海出发(含始发和途经上海并办理上下客业务,下同)的列车单日只有4趟。当前,本市疫情防控正处于应急处置向常态化防控转换的关键阶段,也确实有不少旅客有必要的出沪需求,上海出发的列车单日开行量也有所增加,今天上海虹桥站办理出发客票的有12趟列车。
目前上海三大火车站中,上海南站尚无进出上海的客运列车,上海站只有一趟从合肥开来的到达客运列车,上海虹桥站是唯一一个既有出发客车又有到达客车的火车站。上海铁路部门每天根据上级的调度命令,办理当天在虹桥站的上下客业务,而列车的车次、方向是动态变化的。昨天虹桥站出发列车是12趟,出发旅客人数6000余人;到达旅客人数近1000人。
今天,上海虹桥站出发列车为12趟,包含1趟始发列车(上海虹桥站至北京南站的G10次列车)、11趟途经列车(主要目的地方向为杭州、南京、合肥、南昌等),确实有必要离沪需求的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地,在12306网站或App上搜索查询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列车开行。
随着疫情防控逐步稳定向好,铁路部门也将逐步增加上海虹桥站、上海站等车站的到发列车数量,逐步恢复正常运行。目前,有600多名铁路职工在上海各火车站坚守岗位,闭环作业,每天坚持业务培训、设备检修等,为后续列车大规模恢复开行做好准备。本报记者 金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