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广告 90后男护士成隔离点“顶梁柱” 小区“团”心理老师解网课之忧 我和先生,在道闸内外对视着…… 为居民团购一分也不能赚
第5版:上海新闻 2022-05-17

我和先生,在道闸内外对视着……

面前是一道闸,外头站着先生,道闸里,站着我。我们戴着口罩,就这样对视。先生问:“孩子呢?”我说:“在赶作业,想着晚上和你一起在家看部电影来着。没想到……”不知怎的,内心忽然一阵难受,没忍住,泪水掉落了下来。先生是外科医生,同时也负责科室日常管理,平时工作一直很忙。3月30日清晨,接到医院驻留通知,匆忙出门上班,不料,小区也随即封闭,就这样,他再没有回家过,整整44天。

疫情初始,有着多年党龄的先生主动带头下沉到社区进行核酸采样普筛。在老城厢弄堂里,穿着防护服的他在昏暗的楼道里摸索。同事们笑着劝先生悠着点,都已经是老同志啦。先生在电话里提及此事时,只说大家都有孩子和父母,我少采几家,人家就要多采几家,风险自然就大了几分。这种事,我做不来的。

三月底,医院陆续派遣人员进驻指定方舱工作。先生作为科室主任,挑选了五位请求征战的医生。每次他都无比心疼地送走自己的兵,也牵肠挂肚地关心着他们。那会儿,全市已进入全域静态管理,先生私下托人在物资紧缺的市面上采购一批家庭急需的牛奶、蔬菜、猪肉等,又以科室的名义送到几位方舱医生家属手上,其间的周折不可想象。晚上,先生和我聊起此事,我嗔怪道:连续几天我都没抢到菜呢,你也不想着我们一点。先生安慰我说,没什么事情能难倒你的。我只得了我家先生的这句话,心里谨记着,仿佛受了莫大的鼓舞,小区第一轮召集中就去报了志愿者。

5月12日,先生打电话给我,说是周日要去一个月的发热门诊,之后还要经过半个月的隔离才能回家。我沉默了一会,说:“先回来吧。”傍晚,先生拿着刚出的核酸报告回到小区。刚上初中的孩子嘴里说着不想爸爸,可整晚上都围着先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那晚,先生帮孩子修好了床。因为两个螺丝掉了,床架就这样咯吱咯吱地响了一个多月。那晚,也不过是烧了些家常菜,先生说吃了一个半月盒饭,竟觉得面前是一桌人间美味。

隔天一早,小区核酸采样,我七点就出了门,回家已是中午。见先生和孩子还在各忙各的,发了脾气:不知道自己烧点东西吗?然后,问其他志愿者匀了三份工作盒饭回来,吃罢,先生整理起东西,说要回医院。“不是周日进发热门诊嘛?”“医院有些事,我去去就回,再回来陪你们一天。”此时,我们站在道闸的两边,先生被告知不能再进小区。闸这边的我望着先生发际线和下巴上因为长期戴帽子和口罩闷出的一排排痘痘,想伸出手去摸摸他的脸,想再次去拥抱他。我甚至想,是不是早上不出去做志愿者,先生就能再吃上一顿家里的饭菜,一家人能再有半天相处的时间?

再过不久,道闸将打开,全上海闸都会打开,小区的居民,这座城的居民,会陆续走出去,走到四面八方,走到更广阔的天地,他们也一定面带微笑,欢欣雀跃,他们不会记得曾经的我们站在这里,被一道闸拦住,一个不能出去,一个不能进来。可我会记得在这个春天,在这个疫情肆虐的春天,我和我的先生,我们在这座城市里,和许许多多勇敢温暖的人,一起抗击着疫情,为这座城市的早日解封付出了我们所有的努力! 孙继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