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有哪些治疗手段?无症状感染者为何要去医院隔离?昨天的“公共卫生大家谈”系列讲座第四期,特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沈银忠主任医师,与市民朋友聊一聊临床治疗新冠患者的策略方针和科研新进展。
尽管临床病例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总体来说较轻,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如:发热、咳嗽、流涕、鼻塞、肌肉酸痛、乏力、咽部不适等,但对于一些脆弱人群也可引起重症和危重症。
我们和新冠病毒交手两年多来,有了更好的快速识别的技术手段,在临床上总结出若干行之有效的施治策略。
首先,对新冠病毒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确定临床类型,判断是否具有重症危险因素。第二步就是将评估完的患者进行分层收治,对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给予对症治疗,包括:加强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心理支持等;非重症但具有进展为重症可能的患者,尽快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重症或危重症(患者出现了呼吸系统问题、其他脏器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相对复杂,一般倡导“一人一策,多学科合作,中西医协同救治”。总而言之,临床治疗的目标是防止轻症患者重症化,特别关注“老少孕重”,重点保护脆弱人群,全力降低病死率。
在奥密克戎病毒肆虐的2个月里,上海出现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尽管他们没有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临床症状,但同样具有传染性。我国对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实行“四集中”治疗策略,也就是“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这一举措不仅有效阻断了疾病传播,也大大提高了救治的效率。本报记者 左妍
专家三问三答
1.新冠患者治愈后体内有了抗体,还会重复感染吗?
答:一般来说,感染新冠病毒后1-2周会逐渐产生抗体。康复患者短期内基本不会出现再次感染的情况。但随着时间延长,抗体水平会有所下降,且毒株在不断变异,理论上有被感染的可能。因此,倡导新冠病毒康复患者在治愈半年后进行疫苗接种,以保护自身健康。
2.听说新冠病毒有“后遗症”,是否会影响今后的生活?
答:有的新冠患者康复后仍会出现一些非特异的不适症状,如:乏力、咳嗽、呼吸功能下降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遗症”。不过请不要过于担心,研究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症状会逐渐消失,且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所谓“后遗症”并不是新冠病毒所特有的。比如说一些重症肺炎,或者因为其他疾病住进重症监护病房,可能器官功能受到一定损害,康复需要一定时间。早前研究对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进行两年以上的随访,发现一些患者确实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舒服,但这类人的比例在逐渐降低。这些“后遗症”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新冠感染后的综合征”,或者叫“长新冠”。
相对于早期的一些变异株,以奥密克戎这样比较轻的病毒感染来看,未来引起所谓“后遗症”的情况可能相对更轻更少。
3.新冠病毒不耐热,多喝热水、多吃生姜、多晒太阳就能预防?
答:如果要完全灭活新冠病毒,需要在56℃之下30分钟以上的环境条件。多喝水多晒太阳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不能直接杀死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