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绣球花 智慧快餐 葡萄美酒夜光杯 田野在,希望就在 堂舅任溶溶 一对“人精”的浪漫爱情
第8版:夜光杯 2022-06-05

堂舅任溶溶

李钧衍

5月19日,是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任溶溶老先生的百岁寿诞。这个消息我还是从亲戚发的微信中才知道的,但说来,任老先生还是我的堂舅父呢。

70多年前,我家一直和外公家生活在一起,我们住在四川中路三和里,而他们家就在对面的腾凤里。外公常带我去看望他的堂哥,也就是任溶溶的父亲。每次去他们家,我都会看见堂舅在他的书桌前伏案写作。他的书桌上不仅有很多中文书本,还有一些外文书,那时候他就开始翻译了。他看到我外公来了,会很有礼貌地停下笔,站起来,叫一声“三叔来啦”,然后和外公一起聊天。他看到我,摸摸我的头,叫我一声:“肥仔啊。”他知道我是丽琴家的仔(丽琴姐的儿子),问我读几年级,还问我会不会英文,我说会的,就很得意地背了26个英文字母,他说:“光字母不行,会单词吗?”我念了boy、girl等简单的单词,他笑笑说:“哦,你还会几句啊。”又说:“光会单词还不够,要连成句啊。”就这样,他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学好外语将来很有用的。我一直没有忘记这句话,以后我的英文成绩比其他课程都好。

我妹妹在行知中学读书时,正逢任溶溶翻译的《古丽雅的道路》出版,很多学生都看过,反响很好。老师知道译者是妹妹的舅舅后,就让她请他到学校作报告。我妈带妹妹前去邀请,他很快就答应了。学校说派人去接他,他说不用,自己坐公交车去了。到学校门口,人家不认识他,不让进去,刚好妹妹和老师来等他,才把他迎进去。任溶溶的报告收获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会后他还和同学们座谈,很受欢迎。结束时学校要叫三轮车送他回去,他坚决不肯,依然自己坐公交车回去。

1950年我参军到外地后就很少见面了。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一次我和表兄到杏花楼饮茶,偶尔看到堂舅和他弟弟任德鎏也在。这时,堂舅已经是非常有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了,但他一点架子都没有。他一眼就认出我:“你系丽琴家个仔啊。”招呼我们过去一起饮茶。知道他们每个星期一都会去杏花楼,我和表兄后来就利用这个机会和他会会面,聊聊天。他衣着朴素,为人随和,服务员都认识他。为了不让我们付费,他先把钱交给服务员,说多退少补。我们聊了很多,聊广东鹤山的家乡,聊上海大家族的趣事……他突然问起“魔罗”现在住哪里,我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原来是任民鉴舅父的小名。他对几个同辈小名都能说得出来,而我知道堂舅的原名叫任根鎏,就问他,你的笔名是你女儿的名字吧?他说是啊,那时刚开始翻译,也没想成名就随便用了女儿的名字,没想到后来造成麻烦了,来电话找任溶溶,就不知道找谁了。后来“任溶溶”就成了堂舅名字(他的女儿是否改名,我不知道)。我们听后哈哈大笑。当他知道我喜欢写些小文章时,告诉我,写文章要有技巧,但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就事论事,像写流水账似的叙事,更不能用口号来代替。可以形容,按内容也可编成故事似的情节,但不能太离谱,读者才能耐看等等,让我受益匪浅。

堂舅任溶溶翻译了很多作品,对当年儿童有很大的影响。他每翻一本书,他妈妈(我的伯婆)就会拿来给我们看,所以他翻的书,我大都看过。耄耋之年,仍然笔耕不辍,还经常在晚报上读到他的文章。他写了80多年的人间美丽故事,字字句句都那么真切,除了他超强的记忆力外,那就是他有渊博的知识。堂舅是我们鹤山人的骄傲,在他百年寿诞之际,我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